记得那一年,当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刚刚出来的时候,班里的一位孩子就兴高采烈的拿着这本书(第一部)来到了我面前,兴奋地告诉我,这本书多么、多么好看,并且直接推荐让我也来看看。
接着,刘慈欣又出版了《三体》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当时自己知识觉得这个孩子比较喜欢阅读,而且作为一个青少年,对这样一部新书感兴趣很正常,但是那时候的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两年之后,这部科幻小说却名声大噪,以致后来由此改编的电影突破了中国科幻电影的票房纪录——《流浪地球》的播出了。
去年的时候,当手中拿到部编版的七年级教材的时候,我欣喜地在七年级的教材里发现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我的眼睛》这篇课文,在那一刻,我想起了这个孩子,想起了当年他的那份兴奋和激动。
开学不久,我就收到了这个孩子qq上的留言,他急切地问我,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带上我的眼睛》是不是已经被选入了语文课本呢?我非常高兴的告诉他是的,并且把课文拍成了照片发给了他,后来他来到学校的时候,专门找到了我的课本,看了看那篇课文,激动的话语、愉悦的神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未来已来,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
曾经的自己以为科幻小说只是给小朋友或者是青少年来看的,不外乎就是一些奇奇怪怪的幻想出来的小故事、新想法,但是在听了周群老师给我们的讲座《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创新“科幻小说”,培养核心素养》之后,我对科幻小说有了新的认识,对选入课本的科幻小说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在当下,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科幻小说便是我们能够达到这样目的的新的一个有力的武器和通道。
原来科幻小说,并不是只是单纯的、幻想出来的故事,在文学史上有很多的科幻小说家的文本幻想,在若干年后都变成了现实。科幻不同于一般的幻想,它是在科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一种完全自洽的想象,在现实的基础上将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结合起来,并不是大家理解到的天马行空的率性的幻想,在若干年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其中很多的事物都会在现实生活中成为现实。在讲座学习的过程中, 当我看到这些真实的案例的时候,令我非常的震惊——人们真的可以梦想成真,这并不是遥远的神话!
“未来已来,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借此机会,自己赶紧补一补课吧。
例如: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
儒勒·凡尔纳(法语:Jules Gabriel Verne,1828年2月8日-1905年3月24日),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现代科幻小说的重要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该头衔也被授予H·G·威尔斯和雨果·根斯巴克)。
科学幻想小说并非从凡尔纳开始,但在幻想的规模上,特别是在科学的语言性上,凡尔纳大大超过了前人。
凡尔纳的才能在于,他实际上是在科学技术所容许的范围里,根据科学发展的规律与必然的趋势做出了种种在当时是奇妙无比的构想。因为这些构想符合科学的发展趋势,他们到了20世纪几乎全都成为了现实。凡尔纳对于科学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他尽可能把自己的想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例如,为了写从地球飞行到月球的故事,他就是先仔细研究过空气动力、飞行速度、太空中的失重以及物体溅落等等科技问题。正是基于此,他的科学幻想就是科学的预言。
同时,凡尔纳的作品并非枯燥的科学的图解,而基本上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性质。他总是在科学畅想的框架里编织复杂、曲折而又有趣的故事,情节惊险,充满奇特的偶合,再衬以非凡的大自然奇景,造成一种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兼之凡尔纳的文笔流畅,叙述轻快。凡尔纳的作品从平淡的文学中传达出某种人类的热情。
唯一遗憾的是但凡尔纳的小说中人物除了少数几个外都是一模一样的,他似乎塑造不出更重要的人物,人物都是脸谱化的简单的好人坏人,没有什么心理活动。
凡尔纳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小说中塑造的科学勇士与先驱者的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许多科学家都坦言自己受到了凡尔纳的启迪才走上科学探索之路的。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的自传中的第一句话是“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海军少将伯德在飞越北极后说凡尔纳是他的领路人;气球及深海探险家皮卡德、无线电的发明者马克尼都一致认为凡尔纳是启发他们发明的人。
再例如: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的《怀疑派化学家》
化学史家都把1661年作为近代化学的开始年代,因为这一年有一本对化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出版问世,这本书就是《怀疑派化学家》,它的作者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波义耳。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也同意这一观点,他誉称“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罗伯特·波义耳 (Robert Boyle,1627.1.25-1691),出生于爱尔兰利兹莫城,英国化学家。他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也是近代科学开始出现的时代,这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代。波义耳在1627年1月25日生于爱尔兰的利兹莫城。就在他诞生的前一年,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著名论断的近代科学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刚去世。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比波义耳小16岁。近代科学伟人,意大利的伽利略、德国的开普勒、法国的笛卡尔都生活在这一时期。
波义耳在科学研究上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他曾研究过气体物理学、气象学、热学、光学、电磁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工艺、物质结构理论以及哲学、神学。其中成就突出的主要是化学。
波义耳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正如他所说:“人之所以能效力于世界,莫过于勤在实验上下功夫。”在波义耳众多的科研成果中,还有几项不能磨灭的化学成就。波义耳常说,“要想做好实验,就要敏于观察。”这几项成就都是实验中敏锐观察的结果。
再例如:还有一本书,叫《阿西莫夫又笑了》。
《阿西莫夫又笑了》是阿西莫夫逝世后出版的几部遗作之一。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兼科普作家卡尔·萨根在悼念阿西莫夫时,由上述文字生发开来,讲过一段十分耐人寻味的话:“我们永远也无法知晓,究竟有多少第一线的科学家由于读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书,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小故事而触发了灵感;也无法知晓有多少普通的公民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对科学事业寄予深情……我并不为他而担忧,而是为我们其余的人担心——我们身旁再也没有阿西莫夫激励年轻人奋发学习和投身科学了。”
阿西莫夫创造了奇迹,他的一生也是一个传奇。
艾萨克·阿西莫夫(英语: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世界顶尖级科幻小说作家,他也是位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一生著述近500本,其中有100多部科幻小说,早已远远超过了“著作等身”的地步。是20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重镇。
另外,还有科学家加来道雄。
他也是科学畅销书作者,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物理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的理论物理学教授,超弦理论的专家。
还有,日本作者田中芳树的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
那句脍炙人口的语句“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就是出自日本作者田中芳树的科幻小说《银河英雄传说》。
田中芳树(たなか よしき),日本著名科幻小说家,本名田中美树。1952年在熊本县出生。他是日本学习院大学研究院的日本语文博士,但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很深入的涉猎。在他的作品里,很容易看到《三国演义》的影子。他是一位“著作多数,完结作少数”的代表作家。
《银河英雄传说》讲述的是原本银河宇宙三分天下的微妙关系,被帝国内崛起的天才战略家莱因哈特打破,率领两万艘舰队踏上征途的他,遇上了他毕生的夙敌——同盟军的杨威利,并展开了首次的智谋激斗……亚姆立札星域被同盟军的鲜血所染遍。不败的魔术师杨威利能否解决这一连串的危机……一场规模壮大的太空战记由此展开!
“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正是由该小说男主角莱因哈特讲出。现在这句话普遍认为是用来指少年英雄的广阔胸怀。
......
“未来已来,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站在“未来”的现实里,让我再次面向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