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一本书,十分让我头疼,无从下笔。原因是本以为是讲学习方法的鸡汤文,真正读起来却发现作者在写一本故事集,涵盖古今中外、各个学科,运动员、艺术家、科学家,种种案例基本占据整本书80%以上的内容。但是,当跟随作者把这些案例串联在一处时,却又好像懂了些许道理。起初,想记忆几个名人案例,用在以后的文章里。越往后越发现什么名人名言都没记下,但案例却停留在心里。就是这般神奇,无法言喻!下面分享几个我尚能表述清楚的事例,如果恰好能引发你的兴趣,欢迎一起交流心得体会。
书的引言里便列举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虎.伍兹的事例,可以说他是“刻意练习”成功的典型代表。七个月大时,还在牙牙学语的老虎.伍兹接过父亲给的第一支推杆。十个月时开始模仿挥杆动作。三岁时,学习打沙坑球,打出9洞48杆的成绩。四岁时,每天上8小时的高尔夫球课。在8岁时,第一次战胜了父亲。看到这里,读者心中可能存有困惑。这本书不是要告诉读者打破“尽早专业化”的固有思维吗?为什么还要讲这样一个“反例”呢?我觉得这也是本书难能可贵的地方,作者不会随随便便否定任何一个观点,相反,他是从正反两方面引导读者自己去感受,去判断,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作者通过老虎.伍兹的事例引出“友好型环境”这样一个概念。“尽早专业化”,或者说“赢在起跑线”的教育,适用于“友好型环境”。“友好型环境”的特点即问题模式一再重复,反馈极其精确,而且速度快。诸如国际象棋、高尔夫等有规律可循的项目可以实现。相较于“友好型环境”,“恶劣型环境”的特点即规则不明晰,或不够完整;重复的模式时有时无,或不够清楚;反馈滞后,或不准确等等。那些手捧“天才培育手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首先需要考量好孩子所处的环境,才是正解!
提到“尽早专业化”,不得不提最近如火如荼地进行的东奥会。我国的游泳、跳水、体操,尤其是我最爱的国乒队,热搜已经被他们的过往炸翻天!细翻新闻,这些队员哪个不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天赋”,然后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刻意练习”,最后年级轻轻就在奥运会一举夺冠!在此,祝贺我喜爱的“小奶狗”马龙取得双圈大满贯的好成绩!
你可能会说,我又不是什么天才型选手,也取得不了天才般的成绩。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或许可以给你吃颗定心丸。我现在所在的公司,每年会举办一次乒乓球比赛。起初是没有女子比赛的,因为没有女选手。本着“谁说女子不如男”的精气神,我们女员工开始从零学习乒乓球。从最开始握拍、发球,到后来对打。大概用了两年时间,每天利用午休的半小时练习。现在打的有模有样,面对男选手都毫不怯场,有时还能赢上几局。正如我的一位心理学老师讲的“小时候我们的年龄与智力正相关,长大后拼的是努力”。我们需要鉴别自己的目标,如果属于“友好型环境”下的,我们只需坚定地走下去,然后把一切交给时间!
相较于“友好型环境”中运动员的故事,多样化的人生才是当今主流。
同样是本届东奥会,30岁的奥地利的选手、数学博士安娜·基森霍费尔摘得本届奥运会自行车公路赛金牌。她以巨大优势领先荷兰专业运动员范弗勒藤,竟让这个第二名误以为自己夺冠,在冲过终点时,高举双手庆祝。
经网上查询了解到,安娜·基森霍费尔并非职业选手,她实际上本职工作是EPFL数学博士后。这位集数学博士、业余骑手、奥运冠军于一身的学霸运动员,她没有自己的教练,只是运用了精通的数学知识为自己规划训练、营养、比赛策略,甚至在赛前还为适应比赛环境绘制了“东京气温变化图表”。赛后,当被问到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时,基森霍费尔说:“我敢于与众不同。我有不同的方法,这意味着我也是不可预测的!”这样的人生是不是让人羡慕不已,休假期间拿块奥运奖牌,然后回去继续工作。
对于多样化的人生,作者在书中给出许多建议。
-从经验中学习,学习概念推理技能。能够在不同背景下把新的想法和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从问题或者领域中获取概念性的知识,并把它应用到全新问题/领域中。
-多学习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积累越多,创造的抽象模型就越多,从而可以更好地把自己的知识应用在前所未有的情形。
-给自己设置“间隔期”、“合意难度”,进入深度学习。正如书中讲得“最缓慢的进步,在最复杂的技能中习得”。
除此之外,跳出经验外、短期规划人生策略等,还有许多方法、建议等着你去阅览。栩栩如生的案例远胜于干巴巴的理论总结。请你一定要自己阅读这本书!
最后,将作者在结语中的忠告分享给你,永远别觉得自己落后他人!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