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秋,南方沿海城市的市立博物馆里,28 岁的文物修复师林晓正对着一堆破碎的陶瓷片忙碌。她毕业于顶尖的考古专业,对古物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入职三年来,凭借精湛的技术修复了数十件珍贵文物。最近博物馆接收了一批从民间征集的古物,其中大多是残缺不全的零散物件,馆长特意嘱咐林晓:“这批物件里可能藏着有价值的文物,你每天重点筛查三件,务必仔细,别遗漏了宝贝。”
首次筛查时,林晓在一堆生锈的铁器中翻找。午后的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玻璃窗,洒在满是灰尘的物件上。她戴着白手套,拿起一件看似普通的铁剑,剑身布满锈迹,剑柄早已腐朽,轻轻一碰就掉下来一块木屑。她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剑身没有任何纹饰,也没有铭文,显然是件普通的民用铁器,没有修复价值。接着她又查看了一个破损的青瓷碗,碗沿缺了一大块,内壁的釉色也已脱落,同样没有修复意义。林晓将这些物件登记好,标记为 “待处理”,心里有些失落,第一天就没找到有价值的东西。
第二天一早,林晓继续筛查。这次她重点查看木器类物件。在一个陈旧的木箱里,她发现了一本线装书。书页泛黄发脆,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经过初步判断,这是一本清代的普通家用账本,记载着日常开销,没有文献价值。随后她又拿起一个木雕摆件,摆件造型是常见的 “福禄寿” 三星,可惜头部已经断裂,木质也因受潮而腐朽,修复难度极大,且艺术价值不高。林晓叹了口气,将这些物件归位,心里暗下决心,第三天一定要找到有价值的文物。
到了第三天,林晓把目光投向了最后一批尚未筛查的铜器。她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密封的纸箱,里面铺着防潮纸,纸上放着一面青铜镜。这面镜子直径约十五厘米,镜背雕刻着精美的缠枝莲纹,边缘镶嵌着细小的绿松石,虽然镜面有些氧化,但整体保存完好。林晓眼前一亮,她用软布轻轻擦拭镜背,发现纹饰线条流畅,工艺精湛,初步判断是宋代的青铜镜,具有很高的修复和展览价值。她兴奋地将青铜镜放在工作台上,打算第二天进行详细的检测和修复。
当晚,博物馆里静悄悄的,林晓却因为兴奋,主动留下来加班,想提前对青铜镜做些初步处理。她将青铜镜放在台灯下,用专业工具一点点清理镜面上的氧化层。突然,镜面闪过一道寒光,紧接着,一个穿着古装的女子身影从镜中浮现出来。这女子面色惨白,长发披肩,眼神幽怨,身上穿着宋代的襦裙,悬浮在半空中,散发出阵阵寒意。
林晓吓得后退一步,手中的工具 “哐当” 一声掉在地上。那女子缓缓开口,声音冰冷刺骨:“我被困在这镜子里八百年了,终于有人把我放出来了……”
林晓强作镇定,颤声问道:“你…… 你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青铜镜里?”
女子眼中闪过一丝怨怒,说道:“我本是宋代一位官员的小妾,因遭正妻嫉妒,被诬陷与人私通,最终被活活打死,尸体被埋在铜镜旁。我的怨气附着在铜镜上,后来被一位道士封印在镜中。最初的三百年,我想着若是有人能解开封印,我便帮他实现一个愿望;又过了三百年,我只想求一个安稳的去处;可到了最近的两百年,怨气越来越重,我发誓,谁要是把我放出来,我就吸走他的阳气,让他替我受苦!”
林晓又惊又怕,急忙说道:“我不是故意要放你出来的,我只是在修复文物。博物馆里还有很多人,你不能伤害无辜,求你放过我吧!”
女子却不为所动,一步步向林晓逼近,冷笑着说:“放过你?不可能!我被困了这么久,终于重见天日,怎能轻易放过你?”
眼看女子的手就要碰到自己,林晓突然想起博物馆的老馆长曾说过,古物中的怨魂惧怕阳气和现代的强光。她急中生智,佯装疑惑地说:“你说你被困在镜子里八百年,可这镜子这么小,你这么大的身影,怎么可能装得下呢?我不信,你要是能再回到镜子里一次,我就认了。”
女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你这凡夫俗子,怎知我的神通?这面镜子对我来说,就像家一样,想进就进,想出就出!” 说完,她身体一飘,化作一道青烟,就要钻进青铜镜里。
林晓早已做好准备,她迅速拿起工作台上的强光手电筒,对着青铜镜照射,同时按下了博物馆的应急报警按钮。强光瞬间照亮了整个实验室,女子发出一声尖叫,青烟在强光下开始消散。林晓趁机拿起一旁的防紫外线收纳盒,将青铜镜迅速装了进去,盖上盖子,又用胶带将盒口封紧。
收纳盒里传来女子的嘶吼声:“你竟敢骗我!快放我出去!” 林晓不敢怠慢,立即联系了老馆长和相关的文物保护专家。
第二天,专家们对青铜镜进行了检测,发现镜背的缠枝莲纹中隐藏着封印符咒。他们用专业的文物保护技术,在收纳盒外包裹了防怨气扩散的特殊材料,并将青铜镜存放在博物馆的特殊文物库房中,库房里 24 小时开启强光和阳气循环系统,确保女子的怨魂无法再出来作祟。
自此,博物馆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林晓修复青铜镜、智驱怨魂的故事,也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之间悄悄流传。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即使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面对未知的危险,只要沉着冷静,善用智慧,就能化解危机,守护身边的安宁。(202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