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捕捉灵感?

喜欢写作的人,大概都在为一个问题而发愁:写作灵感从哪里来?

想着想着,我的脑海里倏忽蹦出这样几句歌词: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不知能作几日停留,我们已经分别的太久太久……         

灵感,不就像那飞进窗口的蝴蝶吗?它说来就来,翩翩飞来,给你带来美丽的篇章,说走就消失了,好像没来过一样。

灵感也许每天都来,也许很久都不光顾一次,让你望眼欲穿,望穿秋水,愁断肝肠。

偏偏这写作,没有灵感还不行。

如果文学是一座宝库,那么灵感就是打开那座宝库的那把钥匙,有了它,你才能走进文学宝库,采撷奇珍异宝。

愁就愁在:灵感从哪儿来呀?

好文笔可以练习,只要多读书,多练笔,日久天成,文笔可以日臻完善。只有这灵感,来无踪去无影。

灵感就像河里的那条小鱼,明明看着它就在眼前,你靠近了合拢两手刚想捉住它,它一甩尾巴,倏忽消失了。

灵感,就像夏日的风,无处不在却又不可捉摸。你闻得到风里的阳光味道,你嗅得到风里的花香,就是捉不住一缕灵感。

灵感,它就是这么轻灵,调皮,不可捕捉。

但是,写作这项创造性的活动却最离不开灵感,有了灵感就像有了一根点石成金的魔棒,“叮”一下,文章浑然天成。

贺知章也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那么怎样才能得到那双点石成金的妙手呢?

生活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怎样才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首先得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心。

在我们平凡生活里,怀抱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就会发现:灵感无处不在。

灵感从哪里来?

灵感从四面八方来。

前提是你要做好准备,睁大眼睛观察,竖起耳朵聆听,贴近生活感受,用最真的情去寻找捕捉灵感。

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是捕捉灵感的前提。这种感知能力有些是天生的,有些可以后天培养。哪怕天生就有超强的感受能力,如果长期不调动感官,与外界隔绝,这种能力也是会消失的。

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生活的感知能力,比如对季节、对天气的敏感,看到新鲜事物的好奇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我们要像个孩子一样,对一切充满好奇感,勇于尝试新鲜事物,能从熟悉的生活里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该怎样做才能捕捉灵感?

一、沉心静气,潜入生活,在生活里寻找灵感

生活就像一片奔腾的大海,时时刻刻在动荡着,如果只是浮在生活的表面,最后只能收获一堆泡沫。

只有让自己彻底静下来,“致虚极守静笃”,才能潜入生活这大海的底部。在那里,可以听到、看到、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景,那是浮在生活表面不能获得的。

静,是捕捉灵感的关键。捕捉灵感要像捕捉一只蝴蝶,等它落下来的那一刻,静静扑过去,才能抓住灵感。

内心太嘈杂,灵感就不会光临,很多写不出东西的人都说自己静不下来。

为什么静不下来?因为内心盛放了太多世事,太多俗务。哪怕在无人的地方,内心都像一个吵吵闹闹的集市。

心,静下来了。哪怕身处喧嚣的闹市,置身喧嚷的人群,也能写的出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在熙熙攘攘的闹市里,也能收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因为他的心是宁静的。

灵感,只青睐能静下来的灵魂。

二、学会多角度思维,随时变换各种角度,培养发散思维

生活就像万花筒,我们的眼睛也要像万花筒,才能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

如果能从多角度发散思维,生活里任何一个常见的物件都能带给你灵感。

暑假里的一个早晨,我和孩子坐到桌前,准备吃饭,我还在思考着今天写什么,孩子吵着让我给他讲笑话。

讲什么呢?我想到以前看过的一则笑话,讲一个外国人好奇中国人怎么用筷子喝汤的故事。

讲着讲着,忽然脑海里灵光一闪。

筷子!对,就写筷子!

筷子,一般由竹子做成。竹子是什么?是国宝大熊猫的最爱,还是文人墨客喜欢的植物,位列“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

竹子,有什么特性?坚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说。

用竹子制作而成的筷子保持了坚韧的特性,还能做什么?武林高手的武器。《功夫熊猫》里就有以筷子为武器的打斗场景,武侠影视剧里也经常有用筷子一招制敌的情节。

这样的筷子,高雅不?厉害不?神奇不?既能助你阳春白雪,也能帮你大快朵颐,正所谓大俗大雅!于是,就有了那篇《神奇的筷子》

用类似的方式,我接连写了好几篇这样的文章,比如《镜子》,我就是为了特意锻炼这种思维而写。可以这么说,没有灵感的时候,你可以从身边物品入手去多角度发散思维,正着写,反着写,外面写,里面写,总能写成一篇。

这种多角度思维不仅可以运用在写生活,还可以运用在阅读思考中。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多义的,每一次阅读换个角度思考都能获得不同的感悟。

比如一本《西游记》,除了可以从正义战胜邪恶角度去诠释,还可以从人生渡劫角度去诠释,可以从孙悟空的成长角度去诠释。从两种角度去阅读《西游记》,我写了两篇文章——《西游记:人生历劫路》

《西游记:一个男孩的成长之路》

三、灵感是写出来的

对于灵感,很多人都有一个误解:灵感是等出来的。我以前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这不过是偷懒的借口罢了。

从简友大瓜那里,我知道了:灵感是写出来的。初次听到这种说法,瞬间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灵感就像爱人,只是等待是不够的,总要为他做点什么吧,爱他最好的方式就是写。用大瓜的话来说,就是死写,活写,反正就是个写。还真的是这样!

以前,灵感经常请假不到,自从我坚持日更后,越到后来,灵感来得越勤,有时候一天能从脑子里蹦出好几个灵感。

越到后来,我越觉得可写的很多,很少为没有灵感发愁,因为什么?因为我没有停止写。

灵感是写出来的,所以你不用担心写得越多可写的越少,正好相反,越写越有灵感。灵感,青睐勤奋的写作者。天道酬勤,这句话永远不会错。不信。你试试,先写个一千天再说。

不过,灵感有个特点,就是稍纵即逝,就像冬天早晨的露珠,太阳一出来就消失了。

所以,一旦有了灵感,就要赶紧抓住。否则,它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最好能趁着有灵感尽快成文,但这样很不现实,静坐桌前时灵感往往不来,有时候正在车水马龙里穿行,灵感来了,总不能停下来写文章吧。

该怎样及时抓住灵感呢?

听说很多写作课都鼓励学员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我虽没接受过方面的培训,但也照葫芦画瓢,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灵感库。

我把灵光一闪的灵感都及时记下来,用关键词的形式来帮助自己恢复记忆。等到条件具备,根据这些关键词提示就能串起文章思路。暂时不想写的就存储在灵感库里,等到有感觉了一气呵成。

关于灵感,以上这些,就是我写作两百多天悟出的一点经验。

总之,不要把灵感看得那么可怕,也不要过分夸大灵感的作用。只要静得下来,用心写,多阅读,勤思考,灵感一定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

2021-9-29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