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谈(2)

        庄子曾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诚然,一个人既然有降生的一天,就每天走在死亡的路上,自然循环,无一幸免。而死亡,不论精神或者物质都是新生的开始——即使是灵魂消逝也是另一条路子。虽然道理是如此,人有生有灭,在传统中、信仰中,人死后也有着各样的出路:天堂,极乐世界,天庭等等。但人之趣味便在于此,道理的知晓是一回事,思想与情感的变化又是另一回事,这种不确定因素对人的影响才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人世间。                                                                                                                                          作为红旗下长大的孩子,从小听的是五讲四美,学的是唯物主义,看的是各种对封建习俗的抨击,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于传统葬礼的印象是封建残余、劳民伤财、一无是处等。虽然出于对传统的尊重,几次参加时对于老礼儿都很是遵循,但内心并没有多少必须如何的自我约束。                                                                   但在经历了我一位直系长辈的葬礼后,我对之前的观点有些修正。且不论葬礼的慎终追远等社会意义或是让长辈灵魂有个好去处,让长辈能够庇佑家族等玄学意义。我认为,在现代,至少葬礼是一次所有长辈都能够给予晚辈的最后爱护。                                                                                                                                           那是我的直系长辈,也是全家族那个辈分仅存的一人。早些时候,老人因感到身体不适,主动提出要到医院去疗养一段时间,谁料在医院住了几天后,不知是医院的氛围还是老人的情绪变化或是时间刚好,老人连续出现了多次昏迷!由于医院查不出反复昏迷的原因,老人的健康也每况愈下,经家中儿孙辈商量后,决定将老人用救护车带到更大的医院去治疗。无奈为时已晚,虽然昏迷的缘由已经查出,但病根已是严重,最后医院也无力回天。在医院提出送去ICU的建议后,儿孙们虽然悲伤,但经过商议,因为年事已高,希望渺茫且老人意志坚决,大家决定遵循老人的意愿,带她回家。                                                                       那是八月中旬,阴。                                                                                                                                                       老人到家已是下午。为了方便,后辈便在作为厨房的平房中搭了张床,将老人安置在此。老人到家时已是昏迷不醒,摄氧困难,虽然房中已是空调,氧气袋备齐,儿女和长孙细心照顾,但以家中的条件,终究是无法与阎王的力量抗衡,于下午五时,与世长辞。                                                                                                    由于我老家这边有些特殊习俗,虽然大家不愿意正视这个事实,却也知道长辈捱不长久,早早地备了鞭炮,香烛等物。探了鼻息,翻了眼皮,摸了脖动脉的五分钟后,大家终于确认了这个事实。                                叫人,放炮,点烛。老人的两个女儿按捺不住心中的悲伤,跪于床侧,恸哭不止。家中孙辈虽然也是不住感伤,但深知葬礼诸事繁忙,耽搁不得,所有人戴着黑祭布,红着眼眶,按着一位懂规矩的长辈的指挥行事。                                                                                                                                                                                  由于老人年高德劭,所有知道消息的晚辈都赶了来。晚间,在那位懂礼儿的长辈和殡仪馆的熟人的共同主持下,老人床尾已是猪头水果置于桌中,两炷蜡烛摆于桌前两侧,其中粗香两根,细香数根,分别插下,昼夜不绝。                                                                                                                                                                     老人去世后,两位女儿是长跪于地,大女儿用哭调诉说着种种不舍于老人一生之事迹,听者悲伤;二女儿只是流泪不住,观者落泪。一时虽哀乐未备,但屋中氛围更显凄怆。不久,各支各脉的亲戚纷纷赶来,每一位或一家到来时,大女儿都用土语,以同样的调子向母亲告知,“娘啊,某某人来看你了!”然后由旁人递香三根,跪下三叩首,起身,插于装满土的碗中。见过礼后,不少晚辈思及长者恩义,长跪不起。                   作为老人的第三代儿孙,因同处一地,又是从小带大,虽是母系长辈,我却素与老人往来极其频繁,但不知是年少不知死生重,还是怎地,看着老人那平和的面容,心便似那烈日下的洞庭湖水,又像那亚马逊中永远缠满藤蔓的树。那几天,心是迷茫的。                                                                                                       为防在屋中过于呛人,大家决定稍破规矩,将烧纸的盆子置于屋外门侧。听着大女儿的声声诉说,我的眼中不自觉的流泪。因既不愿放空思维,又实是听着悲怆,我便蹲在盆旁,为老人烧黄纸。按规矩,黄纸只能烧单数张,根据长辈的要求,我便坐在上风口,用打火机点燃一张,置入,再往里续。那天风很大,一张黄纸大约两秒便燃烧殆尽,于是我正好投入全部精力来维持黄纸数量的平衡,感受着火焰燎烧小腿的温暖,我紧紧地盯着那忽大忽小,肆意飞扬的橙黄,手里不断地动作着。                                                            因为家中老礼儿,停灵的阶段,每晚必须有人守夜,一方面为了保证烛和香不间断,一方面也有些陪老人最后一程并不自觉缅怀的意思,而此次由于要停两天,白天晚上又是忙碌。晚间,难得所有孙辈会在一起,排好了两天守夜的人选。晚间,带冷气和灯光的水晶棺材送了来,放在了门外。                                  等到良辰吉时,所有人带上白帽子,一人举着一炷香,以老人二儿子为首,按着血脉亲疏排着队来到了附近的河流,由主持陪着二儿子象征性地取了一桶水后,投下几枚硬币。大家在附近的土中插下手中香,各自回去。接着,按规矩,直系后人来在了房中,因老人平生爱洁守礼,让两人举着白布遮在众人与老人之间,由两位女儿亲自用热水帮老人擦了身子,然后穿起买好的寿衣,内白外红。接着由四位孙辈壮汉抬进水晶棺,开盖,擦底,铺下备好的红垫被,然后大家将老人抬入棺中,放置妥当后,帮其头上戴好红帽子,身上盖上大红被子,再按着由长及幼的顺序为老人铺好各自买的寿被,此时,众女眷放声大哭。盖棺,挪床,正位。九点来钟,今日无班的老母在他人的劝导下,与我们一起回了家,一夜无眠。                          第二天,大家兵分各路,老人儿子带着两位主持去找寻公墓,大小女儿与亲戚在家做应有的贡品,剩下的或是折元宝(一种用专用锡纸模仿成的银元宝制式物品)或是有一搭没一搭地烧黄纸和元宝,按着规矩,黄纸和元宝烧成的灰越多越好,最好烧满一个盆子,而一打黄纸烧了也填不了一层。                                       现代社会,亲戚们大都各自择地而居,如今的生活节奏又快,很多人一年都见不着一次,更别提交流感情了。如今坐在这忙着活儿,不自觉的就笑谈两句。而有人来拜祭之时,在上香之后,作为直系后人,又有招待之责,寒暄间便是缓了情绪。                                                                                                                               长辈们忙着定墓,记账,购置花圈,招待客人。闲的我们便是烧纸,折元宝。晚八点,直系的后人聚齐。这是盖面的时刻,原先老人入馆时,寿被只是盖在脖颈处,这时,便是将寿被往上提,盖住脸的时刻。后来想了想,有早日诀别,为火化做心理预期的意思,恐怕也有些防止脸色变化影响老人在大家心中的固有形象的用意。                                                                                                                                                              开棺,老人神色安详。几位孙辈啜泣不停,以各自最爱的角度为老人留下了最后的影像。主持者安静地站在一旁,待他们拍好后,道了声,“都好了吧,最后再看一眼。”他们慢慢地将寿被整齐地拉上来,盖住老人的脸。推金山倒玉柱,哗啦啦大家全部跪了下来,大女儿悲从中来,再次用哭调反复发泄着心中的不舍与悲痛,哀乐为调哭为音,白墙为布人为景,好不凄清!我觉得,老人最后的音容笑貌在那一刻扎根在了所有人的心田。                                                                                                                                                              作为直系男丁,我是守夜四人之一。说是四人守夜,但谁也不舍在这最后一夜离开。灰盆未满,我便带着两打黄纸坐于盆边,三张又三张,宁静的夜晚下,烈火熊熊,黑烬飘飞。                                                            第三天,早早地大家从家门往外一排地摆开了众人的花圈,绵延二十余米。八点为吉时,需出家门。大家提前拜了香,敬了酒,到了时辰后,众人将水晶棺抬上专用车,该车先行离去。我作为待会儿撑黑伞的,与老人的小儿子及其儿子和殡仪馆来人坐在长孙开的车上,长孙幼孙在前,后排三人中小儿子在左我居中,此车为首。                                                                                                                                                                   一路以十码左右的速度行驶,殡仪馆来人每十余米便从窗边掷下一张提前剪好的纸钱。规律的动作中有一种严肃的美感。半个多小时,来到了殡仪馆,早早地,水晶棺便被抬了下来,放在了等候厅的活动架上。十几二十人分列在棺椁两旁,我拄着黑伞,站在老人的左下方,静静的。                                                           看着那些亲戚哭成泪人儿,我有些不知所措——他们的一切行动真应了那句话,:“从心所欲不逾矩。”,而我却不懂这些程序。悲伤,或者说类似于遗憾的情绪充斥在心间,却没有那等的撕心裂肺,许是因为没感受过再也不见的不能反悔。                                                                                                                                  轮到了我们,大家跪在地上,大女儿嘶声力竭的哭腔充斥在耳畔。这一刻,我的逻辑告诉我,这是真正的最后一刻,与这位惦念着,照顾了我这么多年的老人同存于人世间的最后一刻。我,我不知所措。工作人员来了,他们默默地将移动架慢慢地拉进焚烧间,老人的孙女儿扶着棺椁的手忽地滑落。哭声震天。门外雇来的乐队吹起的唢呐声尖锐凄幽,直上云霄。                                                                                                        随着焚烧间的大门关闭,所有人迅速来在殡仪馆左侧的空地上,老人幼孙将手中抱着的遗照摆在殡仪馆左侧铁门外边的架子上,然后大家一人手持一炷香,跪在地上,看到殡仪馆上空的大烟囱冒出灰黄烟雾后,三叩首,祝老人一路走好。看着烟雾冲上天空,那种奇异的感觉,难以言明。                                                  待烟散尽,大家将手中的香插在一旁的大鼎中,返到殡仪馆左侧的长廊中,等待骨灰盒递出。等着时间将至,便要求我早早地打开黑伞,罩在骨灰盒递出的窗口上,阻挡太阳照射。                                                         倏地,窗口打开,一旁的小儿子赶忙用准备好的红布将骨灰盒盖上,因为里面有熟人,骨灰盒已经凉了会儿,直接托着向车子走去。我赶忙跟在右边,时时注意着将伞打在适当的位置。                                                 先行回家,候吉时。下午两点多,众人来在公墓山下。老人的长孙竖着白幡在前,幼孙端着相片在其后,接着是老人的小儿子,捧着骨灰盒,我站在一旁打着伞,再往后便是各位亲友,拿着一炷香,帮着带上花圈,老人的二儿子捧着家中插香的炉子在队旁。一路走一路行。                                                                           半个多小时,来在了墓旁,这处墓地三面环山,地势层层上升,碑前可以俯瞰到大半县城,阳光避无可避。众人摆开花圈,聚在了篷下的墓前,倒土,掷硬币,下骨灰盒,抹水泥,盖石板,种种,种种。在这个最后的下午,在这灼人的阳光下,一切平淡。                                                                                                           这是盘某人经历的第一个比较按老礼儿的葬礼,后人也很用心,所以给我的感触也很深。我就觉得,若是按照这种心思,再循着守孝三年的规矩,三年后,后人基本会将老人身上的优良品行继承下来。因为人的回忆都是往好了想,想着,念着,不自觉就会模仿着点。                                                                          除        此之外,葬礼的很多程序,有着凝聚人心的作用,在那种共同的情绪的引导下,感情的滋生很快,诸多矛盾也会暂时抛下,缓过劲儿来了,很多事也就不好提,便过去了。                                                                      虽然说,一切的前提都是晚辈对这事要用心,但老人多是把后辈往好处想,再不融洽,也抱着一丝幻想。若是有那十分不孝的,窃以为,也算是以直报怨,出些钱,出些力,也算为家族做贡献。                               所以说,葬礼,不是一种虚荣,一种浪费——基本上能沾上这些的部分都是后人干的,而是长辈对晚辈最后的帮助,这种帮助不是钱财,用血缘定分成;而是品行,用真心换教诲。                                                       有钱无德大多招灾祸,有德无钱至少存善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951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06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601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7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6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87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90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37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85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96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3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35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78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0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63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周泽楷做好热身了,可孙翔还没有想出炫酷的台词来维持自己英俊的形象,便有些梗着脖子,僵硬无比。 周泽楷也别扭的难受,...
    苏二渊阅读 487评论 0 0
  • 熊志军~【日精进打卡第335天】 4月15号卡 付达新商贸~众德营销 沈阳盛和塾道盛组/稻芽七组 【知~学习】 诵...
    熊志军阅读 12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