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偶感,单独不足以成文,遂定期整理成辑:
1. 世界是个悟道场,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每个人以他的需求/欲望为圆心,认知模式为半径,画了一个圆。这个圆就是他的现实世界。圆外面的一切,对他的生活不构成影响,所以对他基本没多大意义,属于虚无的存在。
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大多数人一辈子就只是按部就班地活着,为谋求一份还算体面的生存资料奔波劳碌着,稳稳地待在马斯洛需求的第一层。
常常想,这个人来到我的生命,是为了教会我什么呢?他是非我、旧我,还是新我?
非我教会我理解与包容;旧我提醒我切莫重蹈覆辙;新我提示我前进的方向。
感恩他们的出现,撑大了我的心量,延长了我的认知半径。
2. 破贪念:别人的是别人的,只有我凭借自身实力和智慧获取的,才是真正属于我的。万物不为我所有,但可为我所用。我不必执着于对某物的占有。我的心情不由外物的得失来决定。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我拥有我需要的一切。我是无限的丰盛和富足。我为自己创造丰盈富裕的生活。我愿意拿出一部分钱财,帮助他人,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和谐世界。
3. 见山是山:只看见有形的物质;
见山不是山:由表及里,由形入神,认识到“有”背后的“无”,即有形的源头/成因/规律;
见山又是山:站在物质世界的投影源,像导演一样,显化/创造/编剧想要的物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