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后的总结与反思—潜移默化的影响

7月30日例会。照旧,部门内部大会的收尾总结。

简单的回顾了参会人员各方面的信息,以及会议总结的安排,大家各自反馈这次发现的问题或建议。

问题或建议参差不一,还好大家坦诚,并没有什么遮掩,或者过于冠冕堂皇,提一些形而上学的意见或问题。总体来讲,主要问题有三方面:

1、资源:今年摊子过大,导致各方面的资源不足,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差强人意的地方,例如LED屏有坏点、会议室只能够满足论坛数量,其它临时沟通需求调配不开;

2、管理:供应商配合人员,专业度不够,有一些岗位空闲期间出现睡觉的状态;

3、制度:到会率的提升,在应付参会者的同时,难以优先保障一些敏感人群的需求,进而给部门其他人增加了工作难度。

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这些无论是管理层面、制度执行层面,都受到了资源的制约。资源即包括场地空间、供应商能力也包括项目管控人员的精力。此刻又不得不感叹,在如此风险下,还将逾2000人规模的大会办成,实属万幸。

另外一点,通过本次会议,也给了我们一个警告:识别潜在风险,细节无小事,高风险的作业,必定会有后果发生。

作为这次项目的负责人,也曝露出了我自己的一些问题。一、没有完全行使职权,并没有真的按块去抓各个方面,而是倾向依赖大家的主观能动性,赋予使命感与责任,推动前行; 另外一点,与自己性格有关,自己不习惯迫使他人去执行,并且总觉得自己不该去严苛要求,更深层应该是恐惧分层,就是大家会变成一个团体,我自己是一个团队,与大家产生隔合融不到一起。因为,我很清楚,如果我拿捏起权利,并严苛要求,那么可能产生的也许会是消极怠工? 或许,这里也体现了我不够自信,纵使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管理者心理资本、教练技术、领导力,我仍旧担心自己拿捏不准,继而产生的与大家的隔阂。

我又问自己,我为什么害怕与大家产生隔阂呢? 我想到这个感觉可能是来源于小时候。自己上小学的时候经常被班里的同学、邻居家的玩伴,孤立起来。她们一起指责我、或者怀疑我没写完作业\抄作业什么的,有时老师让成绩好的同学刻卷子,我写了两篇,但不知道接下来给谁合适,事情就变成了他们谁都不接,看着我把其余的写完;邻居家的玩伴经常是我去找她玩,她说不玩,或者是去她家,她正在看电视,见我来了便把电视关上,又或者电视里在唱歌,几个小伙伴在一起记歌词,我没跟上,当唱第二遍的时候,她抓紧把台换了。我一直很诧异,此刻的自己也是一头雾水。但实际上,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个时候会这样做。

或许,我不想被大家隔阂,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吧。真没想到,对自己影响这么久,以致于影响着自己这么多年来的一些行事风格。

用我现在的智商,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里的人物情景,回想当时,他们应该是怕我超过他们太多吧(此刻自恋的傻笑,也许真的就是呢?)。不然,一些可以共知的事情,为什么偏偏不让我知道呢,有什么必要,在什么情况下,会有大多数人防范一个人呢?

Who knows...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