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孝王和他的帝王幽梦
《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母,窦太后也。”简述了梁孝王刘武在当时大汉帝国的显赫地位,如今这位非同凡响的皇亲贵胄静卧在号称天下石室第一陵------芒砀山下,与魏巍芒砀山顶峰高祖刘邦铜像共同诉说他们的辉煌与荣耀,强盛和梦想。
此时刘武还应该多了那份巅峰退去的寂寞和痛苦,还有他离奇的暴死。 暴死,在现实和历史中不乏其人,没有什么匪夷所思,符合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至于帝王暴死一般来说多带有的神秘色彩,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往往会吸引大众眼球,刺激更多人的神经,关注程度也会一路攀升,史料可考梁孝王确实于前144年6月狩猎在良山暴病而死。拨开两千多年的尘封厚土,现在我们更进一步的来探究梁孝王刘武暴死的真正原因,揭开他英年早逝的黄泉之路!
刘武出生时间太史公司马迁用了一个问号,一方面说明司马迁严谨的史学精神——实事求是,不枉推测。而更重要的说明刘武及其出身的低微,而这又从何说起呢?其父刘恒为刘邦妃子薄姬所生,惠帝刘盈的同父异母弟弟,公元前196年刘邦镇压了陈豨的叛乱,将年仅八岁的四子刘恒封为代国诸侯王,代国又是哪里呢?汉帝国的最北方的诸侯国,都城平城(今大同市),其地方北到大漠,南到雁门关,西到黄河,东于燕国接壤,可谓是边塞僻壤,蛮荒野郊。由于吕后专权打击其它势力,刘邦把年幼的皇子分封代王,其目的想让他远离京城,远离是非,到偏远地区,起到了历练和保护的两重作用,由此可以想象刘恒的处境和遭遇。
回头再说说刘恒的生母窦太后-----窦漪房,本出身清河郡一良家子女,十三岁时被吕后选进宫。两年后,由于宫廷出现一起变故,使吕后非常生气,就把这匹宫女送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王五名。窦漪房家在清河,离赵国较近,希望能到赵国去。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而这个宦官竟把这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代国的花名册里,就这样阴差阳错派到了代王刘恒的属地,成了代王刘恒的侍女。出身卑微窦漪房用她宽厚而有温顺的性格深深打动了孤独矜持的代王,不久产生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一对青春少年上演了痴情塞外的爱情剧。而且开花结果,共生一女两年(长公主刘嫖,大儿子刘启,二儿子刘武)。
在这段情节中他们的身份地位似乎是微不足道,刘武出生年月司马迁用以问号作笔,由以上可以看出确实在情理之中。查阅汉代史料又说刘武出生于公元前184年,这也只能的做个参考,不可深究。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高祖旧臣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璋携手诛灭吕氏势力,在刘氏皇亲集团内部否定其他诸王后,公选了远离京都的代王做皇帝,原因之一刘恒做事低调且宽厚仁慈,这样就迎来了刘恒及其家人的春天。无数个巧合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不能不说是少有的案例。自然作为皇子的刘武也登上历史的舞台,开始他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
公元前178年也就是孝文帝二年(癸亥年)立刘武为代王,两年后改封淮阳王,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又改封为梁王。从他不断改封的史实来看,刘武的属国是越改越大,范围和势力不断扩充。尤其是平叛“七国之乱”之后,其封地北以泰山为界,西达高阳,共有四十余城,多数是大县。从这个过程不难想象刘武升迁太快,再加上受宠于窦太后,带给他个人的骄纵跋扈是他政治生涯的硬伤,也是他走向衰亡的一个信号。正如《史记》云:“梁孝王虽以亲爱之故,王膏腴之地,然会 汉家隆盛,百姓殷富,故能植其财货,广宫室,车服拟于天子。”这从一个方便道出刘武灭亡的原因之一,那又是什么使他走向不归之路的呢?还要从窦太后身上说起,窦太后对刘武宠爱有加在史书上却有明确记载,母子关系非同寻常,据说汉代诸王每年朝见皇帝不超过四次,孝文帝以后以孝治天下,自景帝刘启登基以来,而梁王刘武出入京都频繁,偶尔窦太后也会到梁国或逗留或常住,对于母子之间正常交往是无可厚非的,就在这当中发生另外一件事使他们母子陷入历史痛苦的深渊。
一次景帝与梁孝王家宴时,侍候太后饮酒,景帝说:“在我 千秋万岁之后,把帝位传给你梁王。”太后为此很高兴。 窦婴在宴席前,伏地谏道:“汉朝的法制规定,帝位传给长子、长孙,现在皇上怎可传给弟弟,擅自搞乱高皇帝的规定呢!”当时景帝沉默不语。太后心里也很不愉快。梁王上有太后可以倚重,骄傲纵恣已经很久,多次听景帝许愿之言,要千秋万岁后把帝位传给梁王,可是实际上不这样做。其实这件事已经埋下了祸根,迟早会在他们母子之间,以及在刘启与刘武他们兄弟之间发生一场冲突,这是迟早的事情。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十一月,景帝废黜栗太子, 这似乎是个好机会,窦太后再次把刘武作为大汉继承人的事情提上议程。袁盎等大臣劝阻景帝,使窦太后的动议受阻,从此也就不再提让梁王作继承人这件事。而汉景帝刘启在馆陶长公主的政治斡旋中却立了胶东王刘彻为太子。
梁王于是辞别朝廷回归封国,梁王怨恨袁盎和参与议嗣的大臣,就和羊胜、公孙诡等幕僚政客们谋划,暗中派人刺杀袁盎和其他参与议嗣的十多位大臣。朝廷缉捕凶手,未获。于是天子怀疑梁王,捕获到凶手,果然是梁王所主使。于是景帝派遣使者不断往来于至梁国的路上,到梁国去反复按验,逮捕公孙诡、羊胜。 公孙诡、羊胜藏匿在梁王的后宫。使者责问二千石官员很急迫,梁相轩丘豹和内史韩安国进谏梁王,梁王才命令 羊胜、公孙诡都自杀,之后把他们交出来。皇上因此怨恨梁王。梁王恐惧,于是派韩安国通过馆陶长公主向太后认罪,请求宽宥,这才得到宽恕。
对于事件情节似乎不是我们想象那么简单,故事到这并没有结束。“前144年(三十五年)的冬天,梁王又入京朝见。呈上奏折请求留住京师,皇上没有答应。梁王回到封国后,心神恍忽不乐。到北方的良山打猎,有人献上一头牛,牛足长在背上,孝王对它感到厌恶。六月中旬,得了热病,过了六天就病死了。谥为孝王。”这是出自《史记》的原文,简洁明了,可信度显然太低了,那么两千年来,鲜为人知的真相又是什么呢?从窦太后的角度说刘启如果驾崩,哪一个皇孙继承大统她都不过是太皇太后,而刘武做了皇帝她却是皇太后,这样看来刘武做皇帝对她最有利,而且刘武一直是她的最爱,竭力推崇刘武是于情于理的事情,所以在那段史书中随处可查窦太后的政治用心。殊不知这只能加速刘武的灭亡,汉景帝执手天下,母后力挺弟弟继承皇位,你认为“千秋万岁后传于王”,是他真实的诺言吗?
今天再翻翻这一页历史只能说窦太后太幼稚、痴妄、糊涂。汉景帝之所以是帝王就在于他的隐忍,在于他的韬光养晦,不露声色,在他心里是一万个不同意的,至于那句话说的也是很有水平的。一方面是取悦于窦太后,赢得孝顺的美名,在当时以孝治天下,作为一国之君好做世人楷模;另一方面在于稳住刘武,当时梁国是什么概念,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富甲一方,疆域辽阔,且不乏能臣武将,兵甲万乘(在梁孝王陵墓中仍能窥见一斑),闹出点动静对于立足未稳的景帝不能不说是个大威胁。汉景帝不光有承诺了,而且还对刘武特别待遇,入宫和皇上 同辇而坐,出宫与皇上同车而乘,享受天子规格的礼节,可谓是无限风光。
这就是这就是成熟帝王所具有的的特质,做事不是求一时的痛快和利爽,而是去寻求合适与恰当 ;放弃僵硬和狭窄,去寻求弹性与宽容。而对于梁王刘武变得骄纵傲慢不可一世,在遭受动议后派人暗杀以袁盎为代表的议嗣大臣,可见是多么浅薄、愚蠢、荒唐!当汉景帝刘启做实了刘武不服从中央的事实,大逆不道的罪名就已经紧紧的扣在他的头上,无论何时他是翻不了身的,这样刘武就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
暴死,是历史留给刘武的结论。想知道其中原因还要再说说另外一个人物——馆陶长公主,也就是刘启的姐姐刘嫖,就在刘武派人刺杀袁盎等议嗣大臣案情真相大白之后,刘武找到了她。况且窦太后食不下咽,日夜哭泣不停,这钟背景下馆陶长公主出面斡旋,很快就是看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馆陶长公主的做法替皇帝分忧,又安抚了太后,为梁王刘武解围,没什么不好呀。那么接下来 为什么出现刘武暴亡呢?还有另外一件事不能不提了,汉景帝刘启共有十四个儿子,原本立的是栗姬所生的长子刘荣为太子,馆陶长公主刘嫖曾提出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做太子妃,遭到了栗姬的拒绝,使馆陶公主非常生气。馆陶长公主暗自和汉景帝的另外一个妃子王娡达成了政治婚姻的协议,将女儿(还是陈阿娇)嫁给汉景帝的第十子刘彻(就是后来汉武帝的第一个妃子),很快汉景帝就废了栗太子刘荣,栗姬也退出了准皇后的舞台……很明显立刘彻为太子,实际上就是馆陶长公主一手操作的,其目的就是巩固她的未来政治地位。由她出面去解决一个另有企图的刘武的问题,结果会是什么样呢,有点头脑都会知道结果会怎样。
刘武去良山狩猎有人给他献上一头背上长角的牛,使他非常厌恶,而后突发怪病,六日而亡。要想读懂这段文字,这还要从那个时代说起,在当时人们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占卜,小到百姓的安床动灶、婚丧嫁娶,大道国家的兴师用兵、祭祀、修建等等,好像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下的山川河流都在五行中相克相生。所以各地都有方士,据说刘武见到背上长角的牛就寻问吉凶,方士就拆字解说:“牛”背上加一角意为“反”字,刘武大惊失色,回想自己的处境,难道是天意吗?精神彻底崩溃,六日后撒手人寰。一世骄横的梁王就这样长眠于芒砀山下,纵然陪葬他的还有苦心经营的辉煌帝国,这一切没都有换回历史的应答。怪物牛的出现,方士的解读是不是设好的一个局呢?猜吧!四年后,汉景帝驾崩,刘彻登上了帝王的宝座,开启他了光跃华夏的辉煌业绩,成为封建社会王朝乃至中华民族一个颇有代表性的符号。
再回头看梁王刘武之死的另一个必然,在王权之争、皇权之争中几乎是被议储者都是这样的命运,恐怕刘武是逃不过的。经过“八王之乱”、“吕后乱政”、“七国之乱”等那么多动荡,汉帝国确实需要一个安宁,国家需要休养生息,人民需要安居乐业,社会更需要和谐稳定,依据梁王刘武的身份、地位、资历、实力等等能让汉景帝放心吗?试想梁王刘武不死,四年后汉景帝驾崩,凭借刘武的实力和窦太后的势力刘彻能不能做皇帝?那谁也无法定论,是不是可能引发一场血雨腥风、皇室操戈,骨肉相残的皇权之争?这也仅仅是个推测,当然历史没有如果,窦太后设计的“兄终弟及”的夙愿最终沉没在历史的深渊中,至死梁王刘武含恨九泉也没能入主未央宫。
无独有偶,时隔一千年之后,宋太祖赵匡胤兄弟真实的上演了“兄终弟及”的效法周礼的一幕,尽管史学对“烛光斧影”解读不一,人们还是接受了那段历史。回顾人类历史皇权之争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相安无事的,要么谁来写成王败寇,英雄长歌的浩荡典史,功名成败,万事皆空,可惜的是刘武至死会不会明白其中道理,无情还是帝王家,只怕他空怀一席帝王幽梦!初秋的余晖映照在芒砀山——在豫东方原数百里唯一的一座山,它直直地指向天空,像是在问一个究竟!
作者 梁永琦,
邮箱116289499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