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之祝枝山

祝枝山(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名允明,字希哲,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山,现在的江苏苏州人。世人称之“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历史地位

在诗文上造诣也颇高,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合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家学渊源

祝允明的出身在江南四大才子中算是起点比较高的,其祖父曾官至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相当于从三品有实权而且历史记载是个好官)。4岁开始学习书法不久就可以写大字,可见其在书法上是有一定天赋和学习环境的(学习环境上主要得益于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两人,此二人在书法上都是名家)。

仕途不顺

但是仕途上就不怎么顺利了,十九岁中秀才(这个年龄还算优秀了),参加了五次乡试,才于明弘治5年中举(这年刚成为举人的祝允明已经33岁了以古人的平均寿命这会就不年轻了),后面又接连参加了7次会试均名落孙山(这也就是家里有家底一般家庭都经不起这么折腾)。

有意思的是他儿子祝续都已经在前一次的会试里中了进士,可能有儿子的对比祝允明实在不好意思继续科举,转而以举人的身份选官(明朝科举中获得举人身份就可以在官场某得一官半职了)其为官期间也是颇有建树,不以自己的才名傲物(去当县令的时候都50多岁了书法和诗文上已经有一定名气了),政绩不错。

其书法对后世的影响

祝允明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祝允明的书法主要成就在于狂草和楷书。他将黄庭坚草书与唐颠张醉素的草书通过自己的整合而成为一种新式的草书图样出现在明代书坛,并使之成为明代草书的典范,开此风气之先河。

与唐伯虎的友情

后世的很多艺术创作作品里都有很多描述祝允明和唐伯虎友情的场景,这二人关系也的确不错,据说二人是莫逆之交,彼此之间经常往来,上门不必通报,临别无需相送。在唐伯虎人生失意之时也是祝允明规劝他努力向学,唐伯虎死后也是祝允明给他写的墓志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