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大学读的是三本,入学后,班里普遍的风气是鄙视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老师们上完课走得比学生还快,在校园里见了面都认不出自己的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也是很多天见不着一面。从中学的高强度学习一下子进了完全自由的状态。
我没觉得有多好,倒也没觉得有多差,只是潜意识里觉得这四年不能浪费了,但是学什么,如何学,为什么学,根本无从着手,也没有人告诉你。
我做了第一件事,参加学生会成员的竞选,当天接到通知是竞聘成功,第二天就变了。后来听说是有个原学生会成员的老乡走了后门。
我做了第二件事,参加了一个摄影协会,听了两次课,出外景了两次,照相机太贵,买不起做罢。
我做了第三件事,参加了学校合唱团的选拔,我感觉唱的挺好啊,还是落选了。
那总得干点啥吧?
看到广告栏里日语班招生,我就去报了名。一周三次晚课。我因为忙着谈恋爱,总是旷课。现在《现代日本语》上下册还在我的书橱里放着,但我一个字也读不出来了。
还有学校的校刊招聘记者,我一时心血来潮,把前一天晚上做的一个梦写了篇稿子交上了。没有想到校刊主编大加赞赏,破格录用。可惜,只写了那一篇,就再也没有写过。大学期间,我甚至连日记都没有写过。
对了,我还学过交际舞,记忆中好像学到探戈了。
就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扫把的,日子悄悄流逝。
只是有两件事情,我倒一直在坚持学习。
一个是英语,一个是计算机。其实也就为了考个证,好找工作用。
当时,校园里流传着最多的逆袭版本就是学英语的励志故事。
说有一个师兄,他在大学四年里把牛津字典完全背熟,哪个单词在哪页上都记得清清楚楚,后来出国了。
说有一个师兄,他从大一听《美国之音》,刚开始一句也听不懂,四年下来,如同母语,后来出国了。
我并没有出国的计划,只是觉得挺励志的,就买了一本字典背单词,也开始听《美国之音》,好像背单词进度一直徘徊在“A”序列,《美国之音》这个频道成了我的最好催眠曲。
虽说如此,我还是很执着的寻找着努力的方向和感觉。每当下午没有课,室友们在睡觉或者在打牌时,我一个人挣扎着去教室学习。就这样,我考过了英语六级,考过了计算机二级。
很不幸的是,英语只是过了六级,不会说也听不懂,计算机也根本不会应用。
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一家大型的外贸公司正在扩大业务,急需一个懂外语和计算机的人才。我去面试了,最后胆怯的放弃了。
大学四年,我现在回头想想,拼命想想,除了在大学练会的五笔输入法这个技能,没有打磨出任何一项我可以到社会上能马上用到的技能。有时大学生的证书也没啥用。证书+实践才有些含金量。
所有的能力都是就业后跌跌撞撞的东学一点西学一点,有的能力是逼出来的,有的能力是在原先潜质上打磨出来的。
可是,我那美好的四年青春岁月,大把的可以挥霍的从容的时间,在我生命中将不复重来。每当我回忆我的大学,我都追悔不已。当时不管学什么,如果我能集中精力打磨一件事情,能到学以致用的境界,或许我的成功会来的早一点,或许的职业历程会少一些辛苦,或许我的职业生涯会多一些机会。
今天,当我勉强可以说,我在事业上有了一点成功的影子,在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感悟时,我已青春不在,华发早生。
每年又有多少大学生这样浑浑噩噩的渡过四年,茫然无措的面对着社会这个大染缸,未来是什么?梦想是什么?职业路径是什么?根本没明确的方向。
而这个公众号,就是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尽早意识到职涯规划的重要性。虽然我的本职工作确实已经忙到只能靠半夜写文,但我还是想坚持写这样枯燥的文章。哪怕有一个孩子能因为我的文章改变了学习状态和工作状态,成就了自己,我都觉得我的努力是值得的。
我不想写哗众取宠的文章,不想取“很污”的标题,不想以吸粉为目的的运营,我只是不厌其烦的跟我身边的人说:你的孩子要早做职涯规划,成功要趁早,出名要趁早,学习更是要趁早!
早学习,成功就会早一些到来,成功到来的越早,成功才越有意义,而大器晚成的成功总是有几分如履薄冰的无奈和惊惧岁月的匆匆。
成功越早会有更多的青春年华去体味成功,更多的青春的年华去沉淀成功,积累成功,从成功走向更更功。
90后的李叫兽的成功或许可以多多少少引起很多年轻人的思考吧。他未来的路,是不是可以任意想象?
02
1、现在的大学生的发展一般有这几个方向:
(1)考研。
以后为了学术研究的建议考研,如果为了改变出身,普通学校换个名校或者不好的专业换个好专业,可以考考。
如果是为了提升学历好就业,或者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考,干脆参加工作吧。
(2)考公务员。
这是一份“别人眼中”的好工作,收入低,关系复杂,晋升遥远。如果你的梦想就是精忠报国的,或者是官二代的富二代的,当我没说。
(3)家庭有背景早早准备好就业或出国。
这应该是少数吧?每年毕业几百万大学生,尤其是招聘会现场挤得水泄不通的人应该不是这类吧。
(4)用人单位哄抢的名牌大学毕业生。
全国2500所大学,985、211仅仅不到150所。
(5)个人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和早有准备的技能打磨。
根据权威数字调查,有清晰职业生涯并身体力行的大学生,不足4%。
(6)自谋职业的芸芸学子。
剩余的就是如你我普通的人,拼不了爹,只能拼自己的孩纸们。
仅2016年大学习毕业生就756万,每次媒体报道,总说今年是“就业形式最严峻的一年”。
2017年预计毕业人数高达795万,用媒体的话说是“今年将再创历史新高”。每个800万分之一的天之骄之,未来的路想好怎么走了吗?
2、大学四年或者职场新人到底应该学哪些技能对职涯规划更有利?
一个人从上大学开始,就有了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之分。
(1)专业技能
是指在一个领域的深度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壁垒越来越高,专业能力越来越强,就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但另一方面,也会随着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发展之路越来越窄,离开这个领域就会难以生存。
专业领域我不敢妄言,隔行如隔山。
但是,如果走专业路线,学历越高越好,最好上到博士,甚至出国再看看。
如果没有条件,参加工作后,也要在实践中潜心研究专业知识,参加行业大会,捕捉世界最新最先进的知识讯息,实践最顶尖的专业能力。尽量把自己置身于最先进最顶尖的专业领域。不可贪图安逸。因为过时的专业人员最难转型。但是高精尖的专业人员即便是在夕阳行业里,也不影响专业的人员的地位。比如纺织、印染、化工等。只能是更集约化,更尖端化而已。
(2)通用技能
就是指多个领域都必须用到的技能,只要得到这些技能后,可以“迁移”到不同的领域。在不同行业,不同工作都会用到的技能。
所以,在现代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里,除了具备专业技能以外,通用技能是一个综合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关键技能,是保证在现代社会活下去,甚至于是活得更好的技能。
03
通用技能有哪些,是如何分类的呢?
1、198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伍德斐格勒(Howard Figler)对通用技能做了十类划分。
(1)预算管理
(2)督导他人
(3)公共关系
(4)应对最后期限的压力
(5)磋商和仲裁
(6)公共演讲
(7)公共评论协作(类似舆论导向的意思)
(8)组织管理和调整能力
(9)与他人面谈的技巧和能力
(10)教学和教导能力
2、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定义通用技能为“核心技能”,共分六个模块:
(1)沟通技能:听说读写的能力
(2)数字运用:解释数字的信息、计算和呈现
(3)信息技术:电脑运用能力
(4)与他人合作:计划和执行活动时与他人的合作
(5)学习能力和提高绩效:自我管理与工作发展
(6)解决问题。识别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
3、2003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术鉴定中心结合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推出了中国的核心技能体系,包括8个模块:
(1)交流表达的能力
(2)数字运算的能力
(3)革新创新的能力
(4)自我提高的能力
(5)与人合作的能力
(6)解决问题的能力
(7)信息处理的能力
(8)外语应用的能力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些技能总结起来就两个方面:一是自我提升的能力:交流能力、数字运用、信息处理、外语等,二是组织能力:创新、合作、解决问题(应该加一个管理能力)。
前者是可以打磨的技能,是需要“勤奋”的能力。后者是需要在实践和机会中成长、思考、感悟,是需要“悟性”的能力。
04
现在大家知道了哪些技能是通用技能(也叫关键技能、核心技能),尽量早的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打磨某项或某几项能力。有了这十八般武艺,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就可以大显身手,而且路会越走越宽,能力也会越来越全面。
1、提升能力的途径有:
(1)读书
最简单最低成本的方式
(2)调查
不断找成功人士调查他身上具备的通用技能进经验学习
(3)学校活动
多组织或参予学校组织的比赛和活动
(4)培训班
现在信息发达,线上线下课程多如牛毛,找到质量不错的,坚持学习,必有效果
(5)实习
社会实践活动和假期实习都是很好的能力提升机会
(6)工作实践中
很多能力在工作中需要提升,尤其是“悟性”能力,必须不断有机会去实践、思考、提升,然后有更好的机会,再实践、思考、提升。就会越来越全面,能力越来越强,职业之路也越来越宽,迁移的能力也有了。
在这个过程中,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是非常关键的。
2、能力提高的注意事项:
(1)自我评估,找出具备能力的潜质和不具备的能力的短板
(2)列出要提升能力的打磨计划
(3)先提升能力最强的项
(4)再弥补先天不具备的短板
(5)标准是可以“使用”
(6)有些能力是必须在实践中,有机会才能锻炼的。所以不管是在读书期间还是在职场中,要努力为自己创造实践的机会。
05
年轻的朋友,如果你愿意再去读一读那本《逆风飞扬》的书,看看吴士宏是如何从一名小护士,进入IBM,进入微软,进入TCL,成为著名职业经理人的励志故事。
她说:
“为了离开原来毫无生气甚至满足不了温饱的护士职业,我凭着一台收音机,花了一年半时间学完了许国璋英语三年的课程。我一直守候着机遇的到来。”
“我鼓足勇气,穿过那威严的转门和内心的召唤,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面试像一面筛子。两轮的笔试和一次口试,我都顺利地滤过了严密的网眼。最后主考官问我会不会打字,我条件反射地说:会!"
“那么你一分钟能打多少?"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说了一个标准,我马上承诺说我可以。因为我环视四周,发觉考场里没有一台打字机,果然,主考官说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
“实际上我从未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我飞也似地跑回去,向亲友借了170元买了一台打字机,没日没夜地敲打了一星期,双手疲乏得连吃饭都拿不住筷子,我竟奇迹般地敲出了专业打字员的水平,以后好几个月我才还清了这笔不少的债务,而IBM公司却一直没有考我的打字功夫。”
“我就这样成了这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一个最普通的员工。”
“在IBM工作的最早的日子里,我扮演的是一个卑微的角色,沏茶倒水,打扫卫生,完全是脑袋以下肢体的劳作。我曾感到非常自卑,连触摸心目中的高科技象征的传真机都是一种奢望,我仅仅为身处这个安全而又解决温饱的环境而感宽慰。”
时隔多年,再一次触摸吴士宏的这些文字,仍然热泪盈眶。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出生时没有含着金钥匙。所以,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去奋斗。而吴士宏尤如传奇般的职业历程,就摆在你的面前,毫无表情的告诉你:兄弟,你的迷茫和倦怠都是个屁!
1998年2月,吴士宏由IBM中国经销渠道总经理职务,受聘于微软大中华区CEO,登上职业经理人的一个高峰。1999年12月1日,加入TCL集团,成为TCL企业家团队中的重要一员。
在TCL,吴士宏显示出中国目前最为渴求的优秀企业家素质:既能创立长远的战略架构;又能实在地以传统企业和企业家团队为基础,脚踏实地地制定实施的策略,迅速地将TCL拓展为中国信息产业的领导者。
一个人的潜力或未来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不取决于你的文凭,不取决于你的父母,不取决于你的环境,甚至不取决于你的能力,而是取决于你是否想要,是否真正想要,是否拼了命的想要!
“想要”确定了你要飞到的远方,而“勤奋能力”和“悟性能力”,成为你成功的两扇翅膀,将会带你越飞越高,越飞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