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在学习写作,可是写了很久,依然写不好,这是为什么?
我们想学有效沟通,看了很多书,但还是不会说话,要怎么办?
我们希望学会某一样东西,我们也真的很努力了,可是,为什么就迟迟没有成功呢?是因为还没有到达1万小时吗?
一万小时法是很多人信奉的真理, 即只要你在任何一件事情上花1万小时来练习,就会成为专家。
那么1万小时法则真的是真理吗?
一 1万法则的对与错
《刻意练习》提出1万小时法则在许多方面是有问题的,理由如下:
001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优秀专业演员的专业技能习得往往是3500小时,记忆类专家技能的习得也并不需要1万小时,而是数百小时。
002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定作用,却也会是一大影响因子。如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指出,优秀科学家的平均智商在125以上。
003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成正相关,这一点,也取决于练习的方法。比如我们吃了一辈子的饭,也没有成为美食专家;有的人卖了一辈子衣服,也没有成为营销高手;有的人修了一辈子车,也没有成为修车高手。机械性的完成1万小时的目标,是不会有任何进步的,我们需要刻意练习。
1万小时法则也有对的一方面,即,在任何一个行业或者领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致力于变成业内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苦卓越的努力。
二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需要在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者领域,另一方面是需要一位导师,能布置作业练习,并能给予反馈。
刻意练习有如下特点:
001刻意练习发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经想出怎样提高的技能,也是一套已经拥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技能。
002刻意练习发生在舒适区之外,而且要求学生持续不断的尝试那些刚好超出他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
003有总体目标,也有具体的目标,来实现一系列微小的改变。
004专注,即需要人们完全的关注和有意识的行动。
005反馈,以及为应对那些反馈而进行调整的努力。
006刻意练习既产生有效的心理表征,又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征。
三 心理表征
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件,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
比如,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副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
有些人的心理表征更详细更准确,比如说,他们能描述画中的蒙娜丽莎在哪里坐着。
优秀的音乐家具有高效的心理表征,也就是说面对一个新作品,往往对这件音乐作品听起来应当是什么样子有清晰的想法,可以用来指导自己的练习,如果出现了与心理表征不符的情况,可以及时调整。相当于预演,就是说你的脑海中知道每一个步骤,然后来指导自己的行动。
四 运用刻意练习的原则
任何人都可以进步,但需要正确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进步,并不是因为你缺乏天赋,而是因为你没有用正确的方法联系。
001找位好导师
导师不但可以给你制定一系列的计划,还能给你提供反馈。
自己练习时,你必须依靠自己的心理表征来检测自己的表现,并确定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尽管这并非不可能做到,但毕竟和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来观察你并向你提供反馈相比,单凭自己的力量来练习,不但艰难的多,而且效果差的多。
如果没有导师呢?
那就用三个F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即专注,反馈,纠正。将技能分解成一些组成部分,以便反复练习,并且有效的分析,确定你的不足之处,然后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它们。
研究杰出人物的作品,努力从记忆中复制它,然后将复制品与原始作品进行对比,以发现其中的差别,并予以纠正。
002专注与投入至关重要
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只有跨出舒适区,才有可能进步。有意的提升和精进你的技能,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最强大方式。
不专注,没效果。
003跨越停滞阶段
要跨过停滞阶段,最好的方法是以新的方式挑战你的大脑或者身体。搞清楚到底是什么让你停滞不前。逼着自己走出舒适区,看看是什么拦住了你前进的路。然后设计一种练习方法,专门来改进那个特定的弱点。
比如你写作陷入了停滞期,通过观察优秀文章,知道原因是逻辑不清晰,那就设计专门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多看书并分析书本是如何阐述观点的。
书中还谈到一个观点,智商高或者在某些方面有才华的人,在学习特定领域时,最初阶段确实表现会更好。但从长远来说,占上风的练习更加勤奋的人,而不一定是那些一开始稍有优势的人。比如,仲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仲永在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在诗歌方面的才华,但是没有后续的学习,后来就泯然众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