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结果来,才是真正的职业化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不外乎两件:一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放进自己口袋,二是把自己脑袋里的思想装进别人脑袋。

​今天,我就做了这第二件事。

Photo by James Pond on Unsplash


01 没有结果,一切等于零

下午开会讨论项目总结的具体内容,一共两大块工作。其中一块很快就说完了,而另一块却陷入漫长的讨论。

这块工作早就启动了,但迟迟没有进展。

负责人小K同学一点也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在反反复复的强调这块业务的难点和困难。

于是我问道,

“今天星期三,假设下周一就需要你向CEO作详细的工作报告,请问你准备如何汇报?”

他直接了当的来了一句:“我汇报不了。这么多的难点都没有解决,我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02 你能解决多大的问题,你就具备了多大价值

小K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如果条件、环境不如何如何,我就不能如何如何。”

这类说法何其常见。

这看似完美主义倾向的表述,其实不过是为自己没有积极推进工作,找了一个借口。

当你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自主自立、有担当的角色上时,你会习惯于强调外部环境的制约。

毕竟,摆出耸肩摊手“与我无关”的架势,并随口抱怨吐槽,比起挽起袖子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确实更容易一些。

但是,你不能解决问题,对公司或组织而言,你就毫无价值。

Photo by Stanislav Kondratiev on Unsplash


03 什么才是职业化?

于是,我继续说:

“让我们先明确一点,万事俱备后才开始工作,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任何一家公司。

我们做的多数事情都是从无到有,小步快跑,不断迭代的。

以总结为例,如果不能进行定量的分析计算,定性的工作可以做么?

得不到80分90分,是否可以先把40分50分的成果拿出来?

Deadline(截止日期)就在眼前,你什么都不做,结果等于零。”

小K不说话了。

我们人人都在追求职业化,可职业化到底是什么?

Photo by Vladimir Proskurovskiy on Unsplash


职业化,是尽可能的不要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

职业化,是我们谈合作讲互利、充分理解双方的需求、讨论达成共识的条件,从而向着共同的目标做成一些事。

职业化,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想办法去解决。

任何时候,只有拿出结果,才是真正的职业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