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曾羡慕大熊能通过哆啦A梦看到未来,时常幻想拥有一个自己的哆啦A梦,不求改变世界,只为变成更好的自己。
随着慢慢长大,那些天真的想法虽被抛到脑后,却天天叫嚣着“遇见更好的自己”,然而生活却一如既往。
今天六哥在领读采铜老师的《精进》时说道:我们应该活在全部的现在,从当下出发,连接过去与未来。
是啊,当下才是过去与未来的交接点。我曾努力的回首过去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曾拼命的踮起脚尖看向未来却一无所获,但从未停下来拥抱现在的自己。
于是我告诫自己:
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立足现在,心理学家把未来分为相对的“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两种。以现在为原点,以时间轴为参数,距离越远即可称为远期未来,越近则称为近期未来。
两种视角下思考模式也各有差异:
远期未来:倾向于用抽象,概括的方式。比如我告诉自己,我要成为一名化妆师、或是作家,但对于化妆师和作家具体如何训练毫无概念。
近期未来:更容易在具体情境中考虑。比如,项目要求一周内完成,我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做好开发的同时,还需和各部门的同事进行沟通,督促进度,但从不考虑项目之后的事。
两种视角下未来规划的差异:
远期规划:因其过分注重考虑目标的意义和价值而导致缺乏可行性。
近期规划:更倾向于可行性高和更容易实现的事,而忽略了有意义有挑战的事。
把时间花在值的做的事上
在制定计划之前,需要明确哪些事情需要深度投入,哪些事情只需点到为止。采铜老师给了两个角度帮助我们梳理评估。
首先,可以带给我们“收益”的事情可以深入研究,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
其次,“收益半衰期”长的事情亦可深入。所谓半衰期是指原子核发生衰变所用的时间,此处是指时事件影响力持久。
半衰期短的事件幸福感消失很快,例如周末观看《我们的挑战》,看的时候幸福感爆棚,开怀大笑,但当节目结束自己仍回到原来的轨迹上来,并没产生丝毫变化。而长半衰期的事件它的效益是可以累加的,例如学会一种技能,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创新改造,提高生产力,产生复利效应。
制定计划
首先,以收益半衰期为变量找出半衰期长的事件。
采铜老师说无关乎收益值和事情的紧急程度,只要半衰期长收益可累加就可去做。例如,通过排除我告诉自己未来5年要做到以下几件事:
1,身体健康,身心愉悦。
2,化妆水平能够达到专业水平。
3,阅读和写作能力大幅度提升,开自己的公众号。
其次,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相结合。
远期未来的目标需提高可行性,近期未来的目标应抵御时刻发生的诱惑,增加挑战的难度。
1,远期目标保持身体健康,身心愉悦。要求加强锻炼,为了提高可行性,于是选择最简单的跑步。结合近期目标参加一次半马,开始坚持晨跑,又为了克服懒床加入晨跑社群,每天打卡。
2,达到专业化妆师水平,必须了解最新的技术。于是第一步成了,找一位可以产生及时反馈的老师,随即联系徐老师,敲定学习时间。近期目标自然变成拿下化妆师证,当下目标便是,理论和实操基础功夫扎实练习。
3,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开公众号,需要大量的输入和输出,进行有目的的练习,提高文笔、学习排版、研究营销推广。分解目标需完成输入积累,于是近期目标定为一周一本书阅读,并输出读书笔记或书评,尽量做到日更。同时研究各大公众号的文案功底,运营策略,积累经验。
立足当下,拆分远期计划,提高当下计划的挑战性,才能更好的督促实施,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