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别人进行劝服,从来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而要让别人心服口服,更是难上加难。不幸的是,这一棘手的事情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面对的,在家里,我们要到劝小朋友好好吃饭,劝老人不要听信微信朋友圈里面的“养生秘笈”;工作时,我们要劝老板采纳自己的建议,劝同事帮自己做些事情;此外,我们还经常劝店主便宜点把东西卖给我们,劝楼下大妈跳广场舞的时候把音乐调小一些……因此,如何优雅地劝服别人,是我们的一项必修课。
事实证明,优雅地劝服别人是一件做起来比说起来难太多的事情。很多人在劝服别人的时候习惯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或滔滔不绝或娓娓道来或引经据典或气势磅礴,总之要营造出一种“你要听我的因为我是正确的”的居高临下的氛围。但是,这种办法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尤其是当劝服对象是我们的领导老师长辈时更是如此,毕竟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在他们看来可能会冒犯到他们的权威,不但达不到劝服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那么到底该如何才能优雅地劝服别人呢?首先我们应当先明白,为什么劝服别人会那么困难。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劝说别人的时候,明明自己提出的意见清晰中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比别人如今的做法更加妥帖,但是别人就是不听,就是坚守着自己的老观点不放。是因为他觉得你提的意见不好吗?其实不完全是这样的。总的来说,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不讨厌那种被别人操纵的感觉的,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不自由、被胁迫。一个人越是自立自强、地位越高或者资历越老,就越讨厌这种感觉。而劝服别人的任务目标之一,就是让对方舍弃他们自己的方法,转而去选择你提供的方法,换句话说就是按照你的方式做事。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被操纵的感觉,从而激发起“我凭什么听你的”的反抗情绪,这种情绪会让两人之间的立场发生对立,而一旦对立,就意味着两人之间有必然要一人妥协服输,否则只会陷入僵局,甚至越陷越深。
这一点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对症下药。归根结底,两个人立场对立的原因是因为两个人在争夺主动权:劝说者希望被劝者听自己的,从而获得被劝者行动的主动权;被劝者拒绝听从劝说者的,拒绝把自己的主动权交到他人手上。既然绝大部分人都不希望失掉对自己行动的主动权,那么我们再劝别人的时候就千万不要让对方觉得我们在抢夺他们的主动权。实际上,与其苦口婆心地告诉被劝者他现在的方法多么不堪,我们的方法多么优秀,倒不如先承认被劝者方法是最好的,然后顺着这个方法推出以后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后果,让他真正意识到“这个方法可能没我想的那么好”,一旦他产生了这个想法,事情就好办了。这个时候我既可以试探性地建议他“要么换个方法试试”,也可以就坡下驴,继续夸赞他的方法,让他那种“我的方法并没有那么好”的想法得到进一步的激化。
这个方法看上去很简单,而且有些拐弯抹角,但是其中却蕴含着说话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即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当我们在辩论或者吵架的时候,一般都要当面锣对面鼓地对立开来,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一副水火不容的架势,很多人觉得这应当是交谈双方想法不一致时的常态,但是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当我们辩论或者吵架的时候,其实并不完全是说给对面听的,更大的一部分是说给围观群众听的:辩论的时候,我们要说服的对象并不是对方辩友,而是场下的观众和裁判;吵架的时候,除了要把对方骂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告诉围观群众“道理是站在我这边的”。而当我们在劝说别人的时候,这场谈话的主角只有劝说者和被劝者,被劝者实际上同时承担了“对方辩友”和“场下裁判”两个角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采取的策略就不应当是“当面锣对面鼓”,而应该是先让对方觉得我和他实际上是一伙的,这样才有进一步谈下去的可能。
所以,与其旗帜鲜明地告诉被劝者“你的做法是错误的”,倒不如先承认“你的方法是最好的”,然后和他一起推理,得出这一方法的不良后果,人为地制造心理落差,让他产生自我怀疑,再根据具体情况有意无意地强化这一怀疑,一般就能达到“优雅劝服别人”的目的。可能还有人会觉得,我这么做根本不是劝服了别人,因为并没有出现劝和被劝的互动,但这些过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对方意识到了自己方法的不足,并选用了你提供的方法,抑或改进了自己的方法。这不正是我们劝服别人需要达成的目标吗?所以,“劝服”的核心在于“服”而不在于“劝”,只要对面服了,无论用的是什么手段都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