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中午体育馆打完球,我和全超老师一起回教学楼。途中全老师讲了刚才他和一个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对话。
全老师在场下休息,旁边有两个孩子在打羽毛球,其中一个孩子还打的不错。全老师便当面表扬孩子打得好。这个孩子看有人表扬他,便主动和全老师谈起来。孩子问:“叔叔,你知道咱们学校有一个叫×××的叔叔不?”孩子说的这位×××老师是后勤保障部的一位主任,全老师说:“当然知道了,怎么了?”孩子用一种特别的语气回答:“没什么。我跟他是亲戚。”
讲完这个故事,全老师感叹,现在孩子太世故了,明摆着告诉你:我是有来头的!小学一年级孩子竟如此世故,我们是该为孩子的情商而自豪还是该为其世故而自责?当然,这种事情绝不是第一次出现,曾经在小学部出现过小孩子曾因为微机课教师禁止玩游戏而对老师说:“你不让我们玩游戏,我要到校长那里投诉你不好。”的现象。
每一个孩子一开始都只是一张白纸,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熏陶和浸染,才有了后来的五彩斑斓。李镇西曾经说,无论何时都要保留一个童心。我们也曾经为孩子那天真而会心的笑,由衷的感叹,太可爱了!但面对今天的一切,我们是否应该自责,我们为了因为种种,为孩子着上了不应有的底色。家长们,有些时候只是一味的溺爱和呵护而不是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咿呀学语时就已经学会了察颜观色,看人下菜碟;老师们,为了分数和荣誉而急功近利不择手段;还有我们的社会……当一个孩子变得世故,他不是成熟了,而是失去了童真,失去了童年。他知道自己的需要和如何得到所需,但幸福和快乐,将拉远和他之间的距离。为了明天,我们该为孩子着上什么样的底色?我们该反思,该自省。
成文于201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