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努力 收效甚微

本文, 源于这样的思考: 同样基础和成长环境的人, 为什么后天的发展和成长却差异巨大?

目录

  • [看, 但都是"二手烟"](#看, 但都是"二手烟")

  • [学, 但没有输出](#学, 但没有输出)

  • [做, 但不问为什么](#做, 但不问为什么)

  • [想, 但害怕碰撞](#想, 但害怕碰撞)

  • [懂, 但不愿意分享](#懂, 但不愿意分享)

看, 但都是”二手烟”

人们常说

我水平不高啊, 所以我先看看百度或者培训班的教程

年轻人这么想的居多, 但是我想说的是

  • 看google或官方教程与你的水平无关, 与你的英语有关(关于英语重要性的讨论, 这又是一个新的话题)

  • 看完百度或者培训班的教程后, 基本上水平连入门都算不上

你肯定会争辩: 凭什么说入门都算不上啊? 因为这就是所谓的"二手烟"

  • 英语翻译成中文, 表意不失真你觉得是件容易事么?

  • 非官方或百度的解释, 会有很大的信息损失和偏差

你只是学到了别人的"二手"经验, 并且是靠不靠谱还得另说的经验

所以即使你看了那么多, 收获往往还是

哦, 我知道那么个东西, 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学, 但没有输出

人们常说

输出的重要性我当然知道啊, 我按照教程敲了一遍代码, Demo代码"一大坨"呢

我想问, 敲了一遍之后呢?

什么之后? 敲完之后当然是跟着下一个教程继续敲啊

很好, 敲确实比光看是有很大进度了

我们先回头来看看学习有哪几个阶段

  • 记忆

  • 模仿

  • 运用

  • 贯通

不难看出, 所谓按部就班的敲一遍代码, 属于模仿

而应聘时或工作中

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高于等于运用

这时候你肯定又会争辩

写代码不都是复杂粘贴么, 这不就是一种模仿么?

没错, 复制粘贴确实不可避免, 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粘贴

理由很简单, 通常粘贴过来的代码你都会做相应的修改, 所以这其实是一种运用

既然, 简单的无脑式敲代码的学习效果不好, 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以致用

  • 如果你正在学习移动开发, 那么可以尝试做一个app

  • 如果你正在学习web技术, 那么可以尝试做一个个人网站

做, 但不问为什么

人们常说

这段代码之前就是这样的啊

在代码评审提出时, 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回答

每当这时, 我会想起这句歌词: 想问天问大地(齐秦的夜夜夜夜)

为什么? 为什么不问为什么?

另外, 在面试时, 我们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

现在app开发有哪些流行的架构

通常, 面试者都会很流利的"背诵": MVC, MVP, MVVM...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很多开发者和公司抛开平台的MVC, 而拥抱MVP或MVVM?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详见iOS开发 之 架构模式MVC/MVP/MVVM)

这时候, 面试者的回答往往就没那么流利了

如果, 你习惯问为什么, 而不是像CPU一样的执行执行再执行, 就算没有准备, 你也会说出点所以然来

谁说CPU不能思考? 人工智能AI不是老火了么? 我想说, 你要是在意这些语言细节, 那我只能"认输"了

  • 如果你是一个新人, 多问为什么, 会帮你更好更快的成长

  • 如果你有些经验了, 多问为什么, 会让你突破发展的瓶颈

想, 但害怕碰撞

人们常说

算了, 就听领导/你的吧

首先, 请大家不要误会, 我不是教唆什么: 一味不服从领导指挥的低情商傻×行为

我只是想告诉你, 如果你问过自己为什么, 并有自己的思考后

不要怕, 尽管提出来

因为, 思想的碰撞, 总能让你的思考更加完善和深入

另外, 通过我工作多年的观察, 还发现这样的结论

智商和能力一般, 但乐于沟通和合理控制碰撞的人, 往往比看起来更聪明但闷闷的人, 能力和专业成长的更快, 工作完成的也更好

如果, 你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 准备好好碰撞一番的话, 那我又得来泼个冷水

  • 碰撞的前提是, 你要有自己的思考

  • 碰撞的方式是, 尽可能运用你已有的沟通技巧去平和地交流

当然, 你可能会"有幸"身处一个不鼓励碰撞的团队, 往往氛围也都是这样的

  • 领导这么想: 我的经验很多, 想法应该也很全面, 下面没经验的小伙子们严格执行就应该能成功

  • 员工这么想: 虽然领导说的我有点想法或补充, 但是还是不要和领导说了, 反正早点搞完下班, 就算失败了也是公司的事, 我照样有工资拿

如果, 领导或沟通的同事是个独裁者, 那还是别碰撞了吧, 以免浪费你的时间, 还伤害原来就浅的感情

懂, 但不愿意分享

做过或正在做开发的同学们, 都应该知道一些业界有名的牛人, 例如: iOS开发唐巧的技术博客

iOS开发者那么多, 早已退出iOS实际编码行列的唐大神, 还被这么供奉着呢?

因为, 他是一个愿意分享的开发者, 他愿意花时间整理, 梳理, 写作, 分享他的经验, 他的博客写的很认真, 即时现在看来有些文章的内容有点旧了

当然, 这些付到后来也并不是白费, 不仅让作者被奉为大牛, 也给自己带来了口碑和提高, 这是后话

你或许会争辩说

我没想要成为大牛啊, 而且就算我想, 我的水平和写作都不好

水平和写作不好, 是一个比较初级的借口了

为什么? 因为没人是天生的高手, 写, 就是了

对于想不想成为大牛, 不是我管的着的, 但是有必要再回头看看上面所述的学习的4个阶段: 记忆 -> 模仿 -> 运用 -> 贯通

模仿 -> 运用, 你需要实践和输出, 而运用 -> 贯通可就更难了

"熟能生巧"这个成语算是告诉了我们一种方法, 而

分享是达到贯通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人们都知道

敢开源的代码都是很优秀的代码, 能分享的文章都是很认真的文章

因为, 分享的过程是一个让你不断审视自己的过程

另外, 不愿意分享的心态, 还可能说明: 你现在的理解还太浅, 没有分享的自信

更多文章, 请支持我的个人博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