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程是阅读理解,选取的素材是《中华历史名人》里的一篇文章《屈原》。
首先:默读。拿到阅读素材后,各自默读三遍。要求:通读并精读,不认识的字词作标记。(默读考验孩子专注力,眼心脑的协作。全身心关注在文本内容上。往往有人自制力弱就很难做到默读,读出声、思想开小差、找隔壁聊小天的事就出来了。)
接着:带着问题读。默读结束,抛出2个问题。每抛出一个问题就引导孩子从文本中寻找依据,进入精读环节。
问题一:屈原有多少种身份(做过哪些事情)
问题二:屈原有多少贡献?(做得出色的)
两个问题一抛出,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边看边找边画线边讨论,想好了再举手;一种是囫囵吞枣看一遍马上举手。都很积极,不过站起来之后的回答就能听出谁是真的细心思考了。
从原文中找依据,难吗?不难,照读就是;可也难,你得分得清哪些句子是能够说明你发想法的,所以在读的时候笔记很关键,它能及时记录下你的想法,靠脑子是有遗忘的风险的。而孩子们没有这个习惯。于是我们花了些时间来练习做阅读笔记。
最后:谈感受。读完文章,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发人物?为何这样说?(同样再次联系文本,练习提炼和总结)
每个人都从故事里、文梓里,片段中去寻觅屈原,有伟大的、勇敢的、才华横溢的;也有悲哀的、愚蠢的、可怜的;有忠诚的、爱国的、学富五车的;也有凄凉的、悲壮的……而这些特点不是孩子们空口白话随便说的,是依据这篇纪实文章中对于屈原的描写中提炼出来的,每一个特点都有真实的生活作为参照。
这样的阅读,让文本更生动,让孩子们感受更深刻,文字不在冷冰冰,它们充满了神秘,吸引着我们不断探索!
【本周家庭练习】父与子
本周请孩子们做小老师,督促爸爸妈妈们完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文章内容根据漫画《父与子》其中的一页来展开哦,自行命题和写作,由孩子们坚持批阅,下周请宝贝们把父母的作文带来课堂,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