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女儿,到国庆就满3岁了,自从有了她之后,家里欢声笑语不断,她是全家的开心果,有时候我觉得陪着她自己又经历了一次童年。
有时看电视剧,时常觉得当演员也挺好的,因为不同的剧本,在同样的生命时间里他们却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虽然是戏剧,但是也足够深刻。
晚上睡觉前听到一篇关于小姑娘养蚕宝宝的故事,我知道这里面有很多是我女儿听不懂的词,因为她没见过蚕,桑叶,茧,只能借助网上的视频或图片给她解释。
说起蚕,我就想起我们家以前整个房间养的蚕,一推门进去,数万只蠕动的蚕宝宝啃食桑叶的沙沙声,吃的快,长得快,等蚕上树了(稻草织的长绳子),结成茧,就可以卖钱了。
那时要经常跟着妈妈去山上的桑叶地里摘桑叶,我们都背着一个小背篓,也是现在六七月份的天气,太阳还是热辣辣的下午三四点钟,戴着草帽,低头快速地采着嫩绿的大片桑叶,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看到鸟窝,我有一次就看到里面有两只刚刚孵出的小鸟,鸟妈妈出去找吃的了,我和妹妹当时迫切想端回家当宠物养。
陪伴宝贝的时光,少不了搭积木,玩各种拼图,彩泥,玩具,看动画,说真的,这些都是我小时候没有玩过的。就连沙子也是我在网上为她购买的进口动力沙,优点是无菌容易收拾。
说说我小时候的童年生活吧,最好玩的是与邻居小哥哥小姐姐在废墙堆边玩过家家,捡一些瓦片当盘子,摘一些地上的各种花草当菜,拿碎掉的碗片当刀具,沙子就是盐和味精,水就是油和汤,哈哈哈,比现在的宝宝们买的切菜玩具好玩多了,因为够真实。
上次五一爷爷91岁大寿,我们举家回去给他庆祝,家里的亲戚朋友也都回来了,寿宴时唢呐鞭炮齐鸣,乐队助兴表演,把我的小不点吓得不敢下来,成天就是抓在奶奶肩膀上,也是,在上海,她哪见过这个阵势。寿宴时亲朋带过来的小朋友足够开一个小小幼儿园了,我明显感觉她比家乡的胆小文静。这当然不能怪她,完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保护自己的本能吧。
我时常在想城市长大的娃与农村长大的娃的区别。农村的娃亲近自然的机会多,城市的娃接受教育的机会多,问题是农村的娃大部分还是要往城市发展的,这就好比入了别人的地盘,你的优势少了,自然要比别人更努力才行。
现在回到农村,感觉农田少了很多,高楼多了很多,与我小时候比也变了大样了,不过偶尔回去一趟我都是希望能尽可能多地品尝这些原始真滋味。
当初来到上海,最大的感受就是便捷,还有就是你的打扮不需要考虑太多周围人的眼光,可以想象当时在我们村,穿得稍微鲜艳时尚一些,要被人当成怪物一样盯着看。
我的童年没有动画片陪伴,有的都是自然全接触。这些片断,场景已深入骨髓,足以让我回味一生,每每想起,还是那么新鲜,芬芳。可惜小时候不像现在记录影像那么方便,有时想想要是我会画画就好了,现在只能把这些用文字描述出来了。
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大清早趁太阳不辣赶紧去山上采一些辣椒回来,走路过去也得20-30分钟的。山上闷热没风时,妈妈教我们吹口哨风很快就来了,结果真的很神呢。也有遇到暴风骤雨时,没带伞,还没来得及下山,大树小草被狂风大作,像巨兽恶魔一样要把人吞了,那时一个人的勇气真的是不够的。
暴风雨前抢收院子里的谷子,天气忽晴忽雨,大家都说老天爷发神经了,全部装回箩里后,热得一身大汗,抬头看见远处的山顶上空一道明亮的彩虹,我们欢呼奔走相告,心里像吃了冰棒一样凉爽甜蜜。
天刚蒙蒙亮,趁晶莹的露珠还在呼吸,只听到狗吠还有蛙叫虫鸣,想起能背回一篓子亲自采摘南瓜花的成就,睡眼惺忪的我们马上就有了精神。
秋天门口的稻浪金黄金黄,沉甸甸的稻穗合唱团随风扭动腰肢,徜徉在被三丛两簇的野花包围的阡陌小径中,无以自拔,瞬间入戏,感觉自己就要化身美丽的蝴蝶一般飞起来。
当然太多了,这些记忆是伴随我成长的乐趣,就像变形金刚、哆啦A梦、小丸子、灌篮高手对于众多cityboy citygirl一样珍贵,这也是我们农村娃的独特精神财富。
我想很多跟我有类似经历的朋友也许都曾经想过在城市里做一个农夫或园丁,我们既想拥有城市的便利生活,又想偶尔体验身体劳作,辛勤劳动换来的果实,或许这也是之前阳台或屋顶菜园这么兴盛的原因了,我想肯定不光是跟食品卫生有关。住着城市的apartment,憧憬拥有大house的悠闲生活,自带绿肺庄园,宠物与孩童嬉戏,多么诗意的人生。
是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我是农夫的女儿,农夫的精神让我坚信,只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坚持耕耘,施肥浇水,你就能亲眼目睹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收获专属于你的播种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