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我正喝着茶悠悠地看着鹦鹉在欢唱。孩子从她房里出来,捧着ipad对我欲言又止。我给予了鼓励的眼神,问她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跟妈妈分享?她这才卸下心防,饶有兴致地与我聊刚刚英语兴趣班的网课发生的事情。(此刻内心非常欣慰孩子愿意把每件事情都拿来与我分享,说明了她对我的认可)
孩子说她的英语老师上课还没上完的时候,因为另外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非常不好,各种不配合,可能也是有一些情绪上的原因不想再继续往下上,并且很有抵触情绪地对待认真授课的老师,老师一气之下提前下课了。然后那个同学就私下与孩子私聊。从他们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得出那个同学有很强的厌学情绪,字里行间满是负能量,接着我看到我的孩子也在附和她,也说自己周六早上要上画画课,下午还有英语和小提琴课,也很是颓废。看到这里,我就不淡定了。我的脑海里跳出来的是,“哼,你的好朋友们都是周六周日六七个兴趣班排得满满当当的,我已经考虑到你的学习压力,精简到一直坚持下来的这三样……别人练琴都是三五个小时,我每天都只要求你练半小时,一周才上这么一次课……为什么我总是换位思考你还是觉得累?你不就想成天玩耍、玩游戏……当我头脑风暴得正欢时,突然一激灵,咦?难道我白学了家学课程了?满脑都是标准,都是应该。而我明所有应该都是不应该。又想起了课程中提到的“情绪爆发是元凶,有效暂停是能力。”这句话,并且也担心以后孩子不信任我,不再给我看她的聊天记录了。所以,我选择平和地看他们的聊天记录。
因为接下来我们得赶去上小提琴课,所以在去上课路上,我思虑再三后,决定开始启发性的提问。
我:“孩子,你是如你在聊天中所说的,也是很累,很烦,很不愿上兴趣班吗?如果你觉得实在情绪颓废,我们可以提前请假,少上一两次。”
孩子:“妈妈,这你就不懂了吧,现在的孩子,都愿意跟同伴诉苦,为什么你知道吗?我们不会像成人一样跟对方讲道理。我得跟她共情,让她觉得我也不想学,让她情绪有所释放。这样,也许他发泄完情绪也会选择继续前行呢?
那一刻,我很庆幸自己没再如以前一般各种啰嗦,以说教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担忧,而是选择了倾听。换一种方式,我发现孩子们的世界远比我们纯粹得多。我们首先想到的都是负面的,时刻处于警戒状态。然而,真正的爱,只有信任与放手。尊重彼此是独立的精神个体,让孩子担负起自己人生的责任。
积硅步以至千里。希望自己能够持续有智慧地来滋养孩子的生命,让她真正拥有终身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