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14岁离家出走的女孩,后来怎样了?

我人生中第一个好朋友,是一个和弟弟留守在小城的小女孩。


她瘦瘦小小的,留着短至耳鬓的头发,褶皱的衣服上常年沾有新陈交替的污渍,拘谨的眼神里,闪烁着几分倔强。


时间跑得太快,我早已忘记我们是如何成为好朋友了。


只隐隐记得,远在我们能建立属于自己记忆的年纪,她的父母就背井离乡,去深圳工作了。


我们那个小城的方言,习惯将奶奶喊作阿婆。


不同于弟弟,她是辗转多个亲戚家后,准备上小学时,才和小两岁的弟弟一起由阿婆带大的。


并和伯父一家,一起合住在爷爷的在市区的房子里,爷爷则在农村里生活着。


女孩珍藏着每个表扬,她记忆很深,二年级时,姑姑夸她很懂事。


因为她不再为阿婆只把鸡腿给弟弟吃而生气,不再计较阿婆为何只陪伴弟弟去上学,也逐渐习惯了阿婆的动辄打骂。


人们常说,"懂事的女孩没人疼,会哭的小孩有糖吃。"


事实上会不会是我们一开始就弄错了因果?


会用哭声来索要糖果的小孩本就有糖吃,而没人疼的女孩,才需要学会懂事。


你听过最伤人的一句话是什么?


女孩觉得,是听到至亲对她说的一句话。


"没有我,你比地底泥还贱呀。"


这句话深深刻在她心里好多年,也烙印着她整个童年和青春期。



小城有个最具特色的习俗——年例。


年例定在过年后的某一天旧历,在当天,主人家会摆出最丰盛的菜式,亲戚朋友们则会默契前来,共聚一堂。


有一年女孩的父母没有回小城过年。


她大伯母对她说,"你爸妈没回来干活,也没出钱,所以你得多干活。"


后来才得知,原来那年爷爷给了一万块来搞年例。


这种糟心破事,在一个心生嫌隙的大家庭中,总不停歇地上演着。


亲戚常私下说女孩父母坏话,为着芝麻小事。


可笑的是,他们害怕被当事人知道,却从不在女孩面前顾忌。


她鲜少和父母提起这些,她不愿让父母伤心,选择独自承受。



阿婆在女孩初中时去世后,女孩仍短暂地和伯父一家,继续住在爷爷的房子里。


直到有一天和伯母争吵中,伯母呵斥女孩,如果觉得委屈要哭,就离开他们的家。


至此,女孩才确认,她是没有家的。


没有家,没有至亲的偏爱作内心支撑的女孩,或许真的贱如地底泥。



缺乏安全感的小大人,在不成熟的年纪,常会做出不成熟的行为。


在那个小城,中小学生抽烟、打架、辍学,从来不足为奇。


小时的经历,让女孩生出浑身的刺,伤人也自伤。


初中去到外公家住,满身的刺遇上了脾气暴躁的外公,14岁的女孩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女孩的性格注定她叛逆不了多久,去舅母家住了两天,就回来了。


后来我们都上了高中,各自忙于学业,只不时听到她的消息。


听说她在高二交了一群很好的朋友;


听说高三时,她被班上的同学欺负,那段时间哭得眼睛肿成一条缝,晚上躺在床上,望向天花板,很黑;


听说她去医院照看她肺癌末期的爷爷时,爷爷叮嘱她,不要觊觎她爸爸买的那套房,那是留给弟弟的。

后来后来,我们高中毕业了,各奔西东,我一心忙于自己的杂事上。


在高考前,我留意到一个教育机构预备暑假招聘,主科单科成绩130分以上,即可应聘该科的教员。


于是高考结束不久,便去面试英语教员,拉开了我教学的序幕。


从高三一对一家教,到带班教学,再到成为最受欢迎之一的老师。


我一步一个脚印走过。

因为性格大意,高考志愿没有填写服从调剂,被退档了。


只能参加补录,从补录名单里挑选了个医科大学,阴差阳错中,读着与英语毫无相关的专业。


没有专业作底气,唯有利用课余时间做好输入与输出。


大学当了两年学校英语俱乐部干部。


大二时作为本校区唯一的学生嘉宾,在四六级英语论坛讲座上台分享经验。

回高中学校给学弟学妹分享考试技巧。


上讲台前,一度紧张到失语,一上台立马换成气场全开的模样;一如高考前向老师申请一节课,给同班同学上的那节语法课。


外人眼中我英勇无畏的盔甲,我清楚我花了多大力气,才将其嵌入我的血肉里。

大二暑假,想学口译。


于是搜索各类信息找口译班、订青旅,独自一人拖着行李,上广州学口译。


白天上课,晚上回青旅做作业,练习到凌晨,感受着每个时辰的夜风,日出前的赤紫天空格外迷人。

初始陆续接到了些外模陪同翻译的工作。


接着开始接展会翻译,提前查好公司产品资料,背好术语。


我珍惜每份工作给我带来的成长与阅历。


因为触足翻译,得以有机会进到华为科研中心,感受它的工作氛围。


大三寒假时,开始尝试设计宣传单,独立找学生带家教。

多少个夜晚,焦虑成长速度太慢,未来的迷雾太浓。


为了摆脱专业带来的桎梏,这一路我从不敢松懈,用力奔跑。


我知道我依然在路上,步履不停。



读到这里,不知道有没有读者发现,


我就是我人生中第一个好朋友,那个满身泥泞的女孩。


为了甩掉那满身泥泞,我用了好多年。


我从小便清楚,万事要靠自己。


想讨大人们欢喜,就学着懂事,学着多干活,学着察言观色。


内向自卑,没有朋友,于是逼着自己开朗,拿自己开玩笑,逗旁人开心。


想找到出路,我努力抓住每一次机会,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


想成为更好的人,我告诫自己,保持善良、温和,学会开心。


那个14岁离家出走的女孩,后来跌跌撞撞间,终于走在阳光之下了。

这篇文章在我的公众号 音希yannie 发布后,有位女生朋友看完后,她说,很佩服我可以和自己和解。


而她在初中遭受的校园暴力,直到现在,依然是噩梦般的存在。


我好难过。


有的人在童年和青春经历的伤痛,真的要用一生来治愈。


这世间车水马龙,裹挾着太多不如意的人在其中,拥挤前行。


即使如此,请别忘时刻提醒自己,自己值得开心起来。


总有一天,所有难过的事都会随时间破碎,一去不复返。


-end-

如果我们一出生,就比地底泥低贱,

那就将底泥当作壤肥,开出璀璨夺目的花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