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花

        有关萱草的文字记载始见于《诗经•国风•卫风•伯兮》 (摘选)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萱草古称谖草,谖是忘的意思,谖草,又称忘忧草。萱草忘忧的记载最早来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背,北堂也,代指母亲,于是萱草成为中国人的母亲花。

        古时候,游子远行前,会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唐〕孟郊(751~814)

《游子》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相传有孕的女子佩戴萱草,会生下男孩,故萱草又名宜男草。

〔三国•魏〕曹植(192~232)

《宜男花颂》

草号宜男,既晔且贞。

其贞伊何?惟乾之嘉。

其晔伊何?绿叶丹花。

        萱草属于百合科植物,叶似兰花,花似百合,花色艳丽,花姿优美,早上开花,晚上凋谢,故英文命名day lily,直译就是“一日百合”。

〔北宋〕苏轼(1037~1101)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四》

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

亭亭乱叶中,一一劳心插。

        萱草花期6~7月,有早花和晚花、高种和矮种、单瓣和复瓣、单色和混色之区分。野生种为红橙黄三种基本色。蜘蛛型、花眼混色、纯白和纯蓝为现代技术培育的稀有品种。

        萱草和黄花菜同属于萱草属,萱草与北黄花菜的区别,需要丰富的实践知识。

摄制:生命中每一天

如需转载和引用,请联系作者。

谢谢欣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