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练字的经历
初三,语文老师让我对练字产生了兴趣,自从那时起,我便每天坚持练字。
一开始就直接临摹,由于一笔一划地写下来,所以每写完一页就得用上半个小时,就这样,我每天利用放学后的半个小时,留在教室里练字。一周下来,我发现效果还不错,“米”字格上的字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老师夸了我,同学看了我摹的字都表现出一副十分吃惊的表情:“这是你写的?好整齐漂亮!!”当时我就乐开了花。每天抽半个小时练字,除了周末放假回家外,其余时间一直在坚持。几个月下来,问题就出现了,其实也不能说是出现了,应该是明显化了。“米”字格上的字和平时作业、笔记本上的字形成了两个极端的对比:一好一丑。面对这毫无成果的付出,我变得烦躁了。很多时候作业写着写着,看到那惨不忍睹的字,心里有一股怒气在升腾,就算把字撕成十八块,怒气也难以消除。后来高中很庆幸没有选文科,不然迟早被自己的字逼出精神病来。毫无效果的努力,让我产生了厌恶。
暑假过去了半个月,每天百般无聊,忽然想起曾经练字的经历,曾经的兴趣。于是便决定继续努力改变字体。在剩余的一个月里,每天都练几个小时,不但练硬笔,还自学毛笔。每天练一个小时硬笔,一个小时毛笔,由于毛笔字毫无基础,而之前又是一直练田英章的欧体,便从网上下载了田英章的毛笔教学视频。毛笔是一件长年累月才会有成效的事,我单单练“一横”就练了一周。
新学期开始,迎接我的不是新气象,而是打击,原本认为至少会有一点进步的字,原来始终都是一个人的“单相思”。情绪里充满狂躁和迷茫。有人说:“明知不可为的事偏要强行为之,这得有多无知啊”大概就是说我这种人吧!难道真是“字如其人”吗?人丑,字体就是一个定值吗?自己唯有烦躁过后的自嘲,然后故作激励地幻想前路一片光明地对自己说:“那就做一个无知的人吧。”
到了高二,和初三一样的问题再次发生了,而且比之前更严重,因为如此,我大半个学期都没练过字,甚至有段时间都怀疑自己是否得了抑郁症,有种想拿起砖头拍扁这颗什么都做不了烂脑袋。很多人都无法理解这种痛苦,明明努力了,努力了很久,付出了很多、很多的精力,好了,到头来,秋天没来,直接到了冬天,最后连春夏也消失了,惟独这恶魔的寒冬永存。我不求有书法家般,笔走龙蛇,只希望它能给我一点慰藉而已。都说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好,我会乐观地认同这句话一秒,那后来呢?如果字体是一种有知觉有肉感的实体,我必定把他痛扁成猪头。
高三匆忙的每一天,惟有在别人沉睡的午休里,才能挤出空余的时间。我再次踏上了征途,如星辰大海般的征途——练字。为了节省时间,这次换了种方法,更简单的方法。
直接临帖,每天二十多分钟,只有在周日短短的半天假才停下,去休息,因为真得别学习压的,太累了,只想好好地睡一觉,什么也不管。
到了现在我还是一个高三的学生,回首过去,发现自己不但无知,还学会了无畏。高一高二参加过几场书法比赛
,自知字丑的我,在参加报名时没有一点犹豫。在某场比赛还遇到过初中同学,而他一见我踏入赛区,就掩盖不住嘲笑,那一刻,心仿佛被狠狠扎了一针,因为自知,还傻傻地陪笑,心里傻傻地告诉自己:没事,因为喜欢,就值得付出行动且全力以对。最后别人都完成上交了,我还在哪慢慢地,一笔一划地写,最慢者,也上交了。尽管每一次的结果都差不多:要么三等奖,要么优秀奖。其实我也知道,但凡参加的人都会获奖,所谓的三等奖、优秀奖只不过是一个安慰罢了。但,惊奇的是,每当我拿起奖状,我都会对自己说,我的字也是获过奖的。不知不觉中,
我惊奇地发现自己竟然做到了:于这个世界的痛苦,我会报之以歌。我变得无所畏惧,无惧嘲笑,无畏失败,屡败屡战,只因努力与喜爱
我相信总有一天会尝到果实的甘甜,我不希望有大家风范,更不想要到达万人景仰的地步,只是想在停下笔时,看着自己的字能够微微一笑,心里油然升起一股满足、自豪感。只希望可看到花果盛开的那一刹,一刹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