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半窗明月,卧一榻清风

思君欲老,一榻尘生谁与扫

相对于罗汉床来说,更喜欢榻的坦坦荡荡,那种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胸襟,岂是加了屏风仿制别人背后偷袭的心虚可以想见的。——谭向东

  • 一榻清风

榻,狭窄而较长的床,多为待客所用。——《说文》

榻,一般较窄,除个别宽者外,匠师们或称之曰“独睡”,意思是只宜供一人睡卧。本是专门的坐具,经过五代和宋元时期的发展,形体由小变大,成为可供数人同坐的大器具,逐渐具备了坐和卧两种功能。

榻的主要功能是待客所用,因此它的使用不及“床”那样位置固定。古人娱乐活动,书斋亭榭中均可见到。

十八学士图

乾隆钦点的四库全书总裁曹秀先先生作过一副关于榻的对联

一榻清风书叶舞 半窗明月墨花香

据称,这幅对联,是在江西吉安市郊的一村民家中发现的木底青花瓷上用行书写就的。不管真假,凝练优美的文字使文人的诗情画意高雅格调跃然纸上。

  • 悬榻留宾

下榻,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与“榻”相关的词语。生活中会经常听到,你在哪“下榻”呀之类的问话,那么“下榻”一词从何而来呢?

伯牙与子期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好基友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传诵、向往,历史上还有这么一对出名的基友,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徐稚和陈蕃。

在郡不接宾客,惟稚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 ——《后汉书·徐稚传》

故事是说,在东汉时期,陈蕃担任豫章太守,他一生不喜欢应酬,更不用说留造访的客人过夜,唯独对名士徐稚除外。每次徐稚过来,二人相谈甚欢,忘了时间。为此,陈蕃特意给徐稚准备了一张卧榻,徐稚来时放下就可以用,走后就将榻悬挂起来,这就是悬榻留宾的故事。

当然,故事中的榻绝不是今天我们经常见到的式样,至少今天的榻没有那么容易挂到墙上。

  • 卧榻之侧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他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攻灭了荆南、湖南、后蜀等国。974年,他召南唐后主李煜到汴京朝见。李煜担心自己被扣押,就派徐铉到汴京求和。接着宋太祖就说出了这句:“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到今天还左右着中国人头脑的著名格言。一语道破了中国帝王统治的实力与暴力原则。

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件家具,《闲情偶寄》中有一段对床的描写:

人生百年,所历之时,日居其半,夜居其半,日间所处之地,或堂或庑,或舟或车,总无一定之在,而夜间所处,则只有一床,是床也者,乃我半生相共之物,较之结发糟糠,犹分先后者也,人之待物,其最厚者,当莫过于此。

意思是说,人活一辈子,床与我们相处的时间占了大半,尽管是结发糟糠也不如床配伴我们的早,写的发自肺腑句句动情。古人待床尚且如此,今天的我们更是应该为自己置办一张好床,不只是能更好的休息,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到此,古典家具关于床的系列就算讲完了,谢谢各位捧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滕王李元婴在永徽四年(653)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以封号为名,故曰洪府滕王...
    持续深入学习阅读 13,058评论 1 26
  • 京城最好的时节,秋风送爽,翘了班跑去故宫,虽然翘班的结果是要加好几天的班才能补回来,但索性偶尔有这样选择的机会,偶...
    废话宅女阅读 2,985评论 0 0
  • 想为自己内心的洪水猛兽找一处栖息地
    与归woaoo阅读 1,859评论 0 0
  • “早上好~~斯特林~~”摩挲着睡眼的宋哈娜懒懒地跟斯特林打着招呼,还没来得及梳理的长发带着些许的凌乱,就着阳光慵懒...
    夏虫未眠阅读 3,283评论 0 1
  • 2013年4.20芦山经历了一场7.0级地震,苍天悲戚,满目疮痍。昨日,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所看到的都是那么美好,安...
    乐活的世界阅读 4,468评论 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