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第四日

房间望出去,天气晴好,太阳似乎暖得热烈。你大错特错啦!一阵阵小风嗖嗖刮过,冷得凛冽。穿外套的拽拽紧捂捂严,没穿外套继续大摇大摆吧,左右都是冷,还不如假装一点都不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妹同学强烈要求一睹木乃伊真容,所以今天我们去访问大英博物馆。博物馆免费开放,接受游客捐款。可以出示护照租借导览器,听取重要藏品的中文解说,也可以再买一本中文指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把守馆门的狮子雕像,据说重达七吨。当时我脑壳里只盘旋着一个问题,这大家伙怎么到英国的?怕不是自己跑来的。虽然在纪录片里看到英国人连希腊神庙的柱子和部分墙体都搬回来了,站在庞大的巨兽前,仍然被探险者的不屈不挠震撼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同一事件分别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埃及草书及古希腊文篆刻。是科学家破解古埃及文字的金钥匙。

玻璃罩反光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纪念品看得清楚一点

图片发自简书App

镇馆之宝之二-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右边那个圆洞是为了搬抬而开凿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有钱人家的猫,一样的富贵和时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圣甲虫,古埃及文化里有特别的象征和意义。

图片发自简书App

楼梯旁的墙壁上挂满了马赛克艺术品,看得人应接不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古希腊陶器,风格非常鲜明。展品之精美之密集,让我这双没见过世面的眼睛突然无法聚焦,无处安放。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爱因斯坦?吐舌头的调皮表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使劲揉揉眼,再贴近点仔细看,又是爱因斯坦老爷子?我迷糊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和小

图片发自简书App

海豚

图片发自简书App

抓鳄鱼的勇士,好像鳄鱼也在抓勇士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老鼠壶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化融合,发型和胡须是典型的波斯风格,头冠和衣服很希腊。他是高级官员还是国王?考古学家也说不清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帅哥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笑脸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现存最早的希腊西部青铜雕塑之一,马背上的战士,制作于意大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右边那块比较大板子的叫做“大宝藏”,铸币剩下的铜料,还要拿来继续铸币的,不知怎么沉海里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精美的铜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像是另一位抓鳄鱼的勇士,这舞姿更有助于战胜鳄鱼?小玉认为这是个小孩,在玩杂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好像看到了调料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应该是富豪家的水桶

图片发自简书App

银器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玻璃器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个要看木乃伊的小孩,看了没几个就吓跑了,我也害怕。一起溜!

水晶头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复活节岛雕像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终于来到了中国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乾隆时期的大鼎。庆幸苏州潘连于女士妥善收藏保管,周朝的大盂鼎和大克鼎现毫发无损地保留在中国。

图片发自简书App

熟悉的画风

图片发自简书App

帮解放军庆祝?这个高超的技巧值得好好学习。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义和团大战英法联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古代中国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古希腊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宝瓶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明宣德年间造

图片发自简书App

菩萨,自在慈悲

图片发自简书App

璎珞宝贝庄严的菩萨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春秋战国时期的宝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冷眼旁观,引吭高歌,老虎吃猪,练习摔跤,照亮黑夜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甲骨文骨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簋里的文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根据后面二件青铜器制作的玉器,中间隔了几千年。创新来自于学习。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的参观到中国馆告一段落吧。

记录片里说,展示的藏品只占到所有藏品的1%,是精华中的精华。难以想象大英博物馆是个什么样神仙般的存在。值得再约。

走累了,草坪上坐坐。

图片发自简书App

憨态可掬的迷你招财猫

图片发自简书App

街边一家店里的耳钉,什么造型都有。这个区域是各种动物。

图片发自简书App

皇家剧院,傍晚一位小朋友去看歌剧魅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又是愉快疲累的一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