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安排财产,她的晚年幸福美满!

王淑英老人在老伴去世后,做一个大胆决定:卖掉两套房子,一套房子钱平分给女儿和儿子;另一套房款在自己名下,爽快地搬到了一家高档养老院,自己的退休工资不足养老院的费用,就从存款里补充。

每月一万元的费用,儿子不由嘀咕:“我辛苦一个月才挣7千块。”

女儿更是感慨多多:“我的退休工资只有三千元。”

儿子和女儿算了一笔账,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王淑英和老伴都是五十年代进疆的支边青年,共同养育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女儿高中毕业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并在本地成家、生子;儿子外出进修后回到连队当会计,一直做财会工作。

帮助女儿和儿子成家后,王淑英的老伴也到了退休年龄,带大孙子和外孙,老两口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养老生活:在市里购买一套一层的养老房安度晚年。

尽管工资待遇不错,王淑英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依然存一个人的工资,医疗报销比例高,一个人的工资除了维持基本生活,逢年过节还能给孙辈发红包。

毕竟岁月不饶人,王淑英八十三岁那年,老伴突发心梗一下子就过去了,王淑英老人生活略显孤单,但是她没有要求儿子和女儿陪伴,更没有提出去子女家居住,而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卖掉原来的老房子,现在居住的房子也同样出售。


老房子卖了25万,王淑英把这笔钱平分给女儿和儿子,市里的房子卖了40万,和原来的存款合起来有60万,存在王淑英自己名下,然后让儿子和女儿联系了本地康养中心,每月的费用9000元。她的退休工资只有5000元,从存款里透支4000元,丝毫没有经济压力。

钱到位,王淑珍享受到了康养中心的优渥条件:专人陪护,医疗合作到位。

女儿和儿子轮流去看王淑珍,她的状态让子女宽慰不已。


人不可能不算账,女儿退休工资只有三千元,给孩子办完婚事积蓄所剩无几,儿子在连队工作,七七八八算起来一个月也就七千元,孩子刚刚大学毕业,以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母亲在康养中心一个月就要支付9000元,这对普通工薪家庭而言确实是个大数目。

首先忍不住的是儿子,和女儿商量:“几千元给到康养中心,还不如……”

女儿明白儿子的心意,姐弟两个一拍即合,达成一致:“接母亲到家照顾,时间两家商量。”


姐弟两个到康养中心河王淑英说了自己的想法,王淑英告诉女儿:“打你们小家庭养老可能会给你们添麻烦。”

“你是我们的妈妈,照顾你是应该的。”儿子说得恳切。

女儿也接上话茬:“我退休了,有时间照顾你,住在家里更方便一点。”

看到儿子和女儿态度诚恳,王淑英同意了他们的想法。


人到老年养老是个大问题,更是一个大工程,目前的状况,养儿防老似乎不靠谱。

聪明的老人都懂得未雨绸缪:子女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当出手相助,但不会完全拿出资产。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老人有资产大概率会被善待。

怎么安排自己资产,确实是一门大学问:太早没有保障;太晚落抱怨;合适的方式给予刚刚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