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同,但可以尊重~

我和老公的育儿观不一致。

我是无为型,认为更重要的是关注“怎么做对”,着重体验;他是施力型,认为更重要的是“为什么错”,着重经验。

不一致就会导致冲突。

我建议他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好好说话,这么点小事没必要这样,他听了更加恼火。

他质疑我“用你的方法他还不是一犯再犯”,我听了一记白眼。

后来一次学习和体验明白,给建议真的毛用都没有,反倒让对方觉得被否定、被批评、不被理解。所以后来,在老公说教儿子的时候,我选择不插嘴。这样做时,他的负面情绪就去得比较快。儿子方面,会在事后和他聊天。

前两天儿子的一个反应又让我重新反思我的这种方式是否欠妥。爸爸吼儿子,爷爷奶奶护孙,孙儿广阔哭了,第一次那么的被人维护,哭了,有感动也有委屈。

刚才,儿子又抹泪了。

从下午一点五十,到晚上六点半,一直上线上课,接着吃饭,写作业,八点了。

阔忘了拍照给老师,爸爸表示:恨不得扇两耳光。爸爸检查发现了错误,阔说,八点了,爸爸再表示:恨不得再扇两耳光,八点你想去干啥?就是想着玩游戏!你有本事,就把题做对了,没本事就好好做。做题是为了爸爸妈妈吗?奶奶帮你把饭都端过来了,你这样都对不起奶奶~

阔有点情绪,起身走开了。坐在沙发上的老公气压低得能凝固空气。

“一定要今天完成吗?做了一下午了。”

“原来明天上午九点要完成,明天有时间搞吗?”

阔回来,两父子并排坐在沙发上,各自一言不发。

最终我还是插嘴了,表示:

阔,你知道明天九点要提交,也知道明天我们回东莞,如果你现在不想做,那你有安排吗?你累了想休息一下,请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事情是可以沟通的,而不是自己没有主见又不愿意接受我们都安排。

老公,孩子上了这么长时间的课,大人应该体谅,知道孩子需要劳逸结合。对于孩子来讲,玩电脑游戏就是他的放松方式。另外,上升到对不起奶奶,有点重了。

阔的反应:抹泪的同时,又抿嘴对我笑笑,要我坐到他身边去。最后,我们一起重新做了那道题,开开心心的洗脸洗脚看电视去了!

老公的反应:随便你怎么搞,我不管了!一天到黑什么事都不管,现在说我说重了!

阔上课的时候,我只是偶尔去看看,递个橙子,和他宝宝,没有全程陪在身边。

我在想,对于我以前的不插嘴,是不是忽视了阔宝的情感?老公的说教,道理正确,但都是用的愤怒、强迫、威胁的方式。阔宝是个孩子,他能明白何为隐忍、接受、接纳的区别?我自己不就是在学习和践行中吗?两次的流泪,就是之前的隐忍接受累积在心里的不甘和委屈吧?

还有让老公调整说话方式的可能吗?在我们平等的聊天,面对我的建议时,“你说的对”、“我试试”?一个人的思维惯性真的很难从外面改变。

每个人都像向日葵,会自动转向能量高的那一位。所以我想,阔宝现在的表现,只说明一点,我的阳光给得不够!

我要怎么做呢?

我很欣喜的是,码字的时候,我内心是平和的,没有责怪,没有怨怼~


洛青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