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立秋开始,就开始给孩子着意秋季和冬季的鞋子。
小区对面的奥特莱斯,不错的价位可以买到很多所谓的品牌,但是孩子的脚很肥,能穿上脚又能有眼缘的,筛选后可选项并不多。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一直在有限的选购儿童鞋的经历中搜索,到底如何选择,去选择什么。
查了自己一直钟爱的一个法国品牌(全文设计到具体品牌的,都略去了,因为平台审核是机器人,写出具体品牌会被判有营销嫌疑),选了一双各方面满意的,但一直犹豫,没有付款。
又考虑了孩子去年穿得一双日本鞋,也就是500多买的那一双,各方面中意,可是今年年初就关店了。如今再找其他店,竟然信息廖廖。
二
实话说,我很焦虑。
孩子走路早,开始会走的那半年,给他选的鞋,都是批发商城里三五十块钱的东西。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1、有了孩子刚接触批发商城,新鲜感使然,倾向于去那里买东西,讨价还价和花一点钱买一大堆东西的满足感;
2、孩子外出走得少,在家里都是光脚,鞋子只是外出时保护脚的作用,当时只考虑好看即可;
3、孩子长得快,而且鞋子不舒服也不会表达,所以选购了很多,替换穿;
4、并没有多想其他,比如与其他孩子比较穿戴的价位和品牌。
可是他走路后半年,突然某一天,他跑起来腿O得很严重。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咨询做骨科医生的表哥,他看了照片听了我的描述,很笃定得告诉我,没有任何问题:
1、孩子走路早,这是走路早的孩子的正常现象;
2、刚走路的孩子一直在调整自己的体态保持平衡;
3、平时注意让他少走一些。
但是,对孩子,我还是很愧疚。
不知为什么,我把这件事归责于那些双三五十块钱的鞋子。事后想来,可能就是因为总有宝妈跟我说她买的都是一二百块钱的“好鞋”,并因此有优越感。只是我太迟钝,后来很久才有知觉。
意识不到,但当时潜意识已经支配我了。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所以,立马选购了一双满足自己要求的可选项中价位最高的一双,虽然这双鞋的牌子在我当时的认知里,并不是叫得很响的。随即,鞋柜里那些“便宜货”被我毫不留情得扔了。
三
穿上一双500多的学步鞋,我和孩子有了以下经历:
1、开始有人问这双鞋子了,比如:“这就是那双日本鞋吗?”接着会看看摸摸,评价几句。但因为谁都不懂质量,只是评价和感叹价格。即使我清楚穿几千上万的儿童鞋的也大有人在,但我还是有了一些逼仄的优越感;
2、有人跟我说:“500多,都能买两双耐克或阿迪了。”我自我怀疑了;
3、有个批发商城卖鞋的,跟我说:“你给孩子穿得什么玩意,鞋底儿太软了!”我失望了;
4、从三五十的,一步跨越了十几倍,很多微妙的变化。
总之,为了这双几百块钱的鞋子,我的心情经常有变化,欣喜、满足,或者失望、自我怀疑。五味杂陈,已经超出钱的范围。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原来,很多人在意的是价格,没几个真的懂质量;原来,很多人认为耐克阿迪是最好的有面子的,不知道的都不是东西;原来,选便宜的会有人笑,选贵一点的会有人心里失衡;原来,孩子身上的牌子和价位,被放在一个比较的链条里,被人估量你的整个家庭的经济实力,进而决定对你的姿态……
午夜梦回,我经常笑自己原来的天真和无知,竟然如此后知后觉。
买了一双鞋,500块钱而已,但是带给我的认知和思考却不止500块钱的。
四
鞋子小了,扔了,跟三五十块钱的鞋子一样,被扔得决绝。在我眼里,三五十和三五百,都是鞋子,个人考量选择而已,不会因为价位,而多出什么其他的考虑。
这是后来多次反思后的心态。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孩子喜欢穿,而且鞋型适合孩子的胖脚丫,我也喜欢它简洁方便的样子。所以,还是要买那个品牌的鞋子。
努力回忆那双日本鞋的牌子,试着在记忆里还原那几个字母,开始查询它的资料。原谅我这个自认尽职却粗心的妈妈,连一双鞋子的牌子都记不得。
原来,它的历史很悠久,而且是他们通用的幼儿园鞋。接着四处搜索鞋子的有关资料和学说,顺带着,连孩子最初的发育资料都看了一些。
结合资料和体验,还是觉得这个品牌是最优选择。
唯一的缺点,如果算的上是缺点的话,那就是没有营销渲染,没有烂大街。原来购鞋的店关闭,还有现在一鞋难寻,就可见一斑。
越是这样,越想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五
当年网红“芙蓉姐姐”后来减肥成功,不再被人骂丑的她说:“我减的不是肥,而是大家的偏见。”
借用她的话,我想说:“我买的不是鞋,而是一种态度。”
1、买鞋是为了穿鞋,不是买给别人看得牌子和价格,贵的我买得起,便宜的我也不会嫌弃鄙夷;
2、别人穿啥用啥我不关心,也不会比对着自己的孩子作比较,当然也不会根据这些方面去抬高或者贬低谁,不会把自己陷入封闭的攀比链条;
3、要有主心骨,尤其是做了妈妈。主心骨的来源,就是详实的专业资料,忠于自己的选择,不人云亦云,从自身需求出发,而不是从那个东西出发;
4、多接触认知层次高的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要确保正面价值的吸收和强化,要无时不刻扩充更迭认知,否则,认知会被影响会被拉低,会限制一个人的格局。
5、承认自己无知,对认知更迭更有利。人人都自我安慰处在“鄙视链”上,其实,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井底之蛙,也不认为自己处在鄙视链下端,都自觉不自觉得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看待评价别人。其实,都是在作茧自缚。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一双鞋子而已,写了这么多,我至于么,真是没有格局!呵!
不过,这种自省精神,值得欣赏。
这点自我欣赏,冲抵了我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