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念琼瑶

4号下午,慵懒翻着手机,怔住。一则新闻扑面:言情女作家琼瑶离世,终年86岁。

很难过,作为读者。

她的逝去,是自然,也是非自然。

说自然,是因为她的预知,她为自己最后这件“大事”的做主。她为自己看来周全的安排:遗书,视频,离世前一天同家人的围坐聚餐,及要求秘书于自己离世当天中午来自己住处看看(及时善后)等等。

非自然,是她非自然离去,而是选择一氧化碳—轻生。

琼瑶阿姨制作的电视剧距今比较近的应该是早期的《还珠格格》了吧?不说万人空巷,但热浪一波连着一波。空前的收视率,空前的话题,空前的老少皆宜,空前的复播。

那个时候,海峡对岸的琼瑶阿姨该有多自豪呀!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知道“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因为琼瑶阿姨;知道“月满西楼”也是因为琼瑶阿姨,知道“庭院深深深几许”还是因为琼瑶阿姨。

有网友说,她是把中国古诗词与故事情节结合得非常好的作家,深以为然。

我买回琼瑶阿姨的第一本小说,是她的《紫贝壳》。无论情节、环境、人物服饰,描写得都很唯美。我想,琼瑶阿姨一定是喜欢紫色的吧?若非,怎么会有对紫色那么动人的描述,连结局都很凄美~海边,紫贝壳。

与琼瑶阿姨隔一海峡。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但看她的小说,看她的自传,看她的专访,看她的生平遭遇和为人处事,我想,也是至性至情之人吧?

感性大于理性之人,撞南墙的概率会不会更多一些?

还有,琼瑶阿姨一直心心念念的潇潇洒洒,眼拙,实在没看出她践行多少。即便她选择的结局的方式,也没觉得是所谓的通透,而更像是婉转凄然的抗争。当然,还是窃以为。

她的《梅花三弄》的那句“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但愿如是!

也许,再高的才华,也洞见不了人性难测的幽暗;再好的文笔,也书写不了洞察后欲说还休的委屈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