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观感八: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复仇》之后便是《希望》了。一个昏暗毁天灭地的战场,万千饿殍白骨森森的哀乐下,总会有那么星星点的亮光,让人希冀的光!哪怕岌岌可危的扑闪扑闪着。
《希望》是1925年1月1日的作品,从时间上来看正是新年的元旦。一年的第一天,不仅是这年的开始,依然是这年最受希望的一天。
鲁迅先生曾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整篇文章里,作者“惊异于青年之消沉”通过内心深处的打磨,打破长久的沉寂,看到绝望后而又决绝,感慨希望渺茫之初而又沉寂。青年受到鼓舞摆脱绝望的消沉,奋起抗争而又消沉,赤身肉搏中寻求希望的光辉,这是一场胜利的赞歌,这是一场充满“希望”的希望之歌。
内心的孤寂与伤痛是衰老的核心原因,追究其目的,让我分外悲痛。“我的心分外地寂寞”,“我大概老了”,“头发苍白,手颤抖着”,“魂灵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这是心灵寂寞与精神衰老的表征。
回顾这些年的莺莺燕燕,征战尔尔。为了祖国的的复兴和民族的昌盛做了极大牺牲,然而这牺牲是有限的,不想提及的。“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当这些都成“空虚”的泡影之后,他也未绝望,而是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之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以致“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
独身裸体在黑夜里,肉搏的血汗在这暗夜里瓢泼,在否定绝望之后的微弱光环中,“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咏叹暗喻性的借用裴多菲的诗句:“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不仅是自励,也是激发消沉的青年,对于希望的不相信是毫无根据的,正如相信绝望是毫无根据一样。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黑夜中的火光照亮黑暗,哪怕只是星星点点,寒冷中冻僵的蝴蝶,是暗夜中绽开的花朵,像猫头鹰呜叫和杜鹃啼血一样,敢于向黑暗发出反叛的吼声。
是啊!黑暗之后就是光明,光明就是希望!有了黑暗也就有了光明,即便他再微弱,也终有一天会点亮星空,照亮这片虚伪的大地。
光明下的暗黑界面,一切,都是废墟!
萧毅凡写于2019.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