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音乐史(十)

    写在前面的话:

    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到今天就要讲述完结了。有一些不舍,虽然回顾了中国音乐的诞生一直到近代音乐的发展,但还有很多细节的东西和深刻的内容没有挖掘。对于中国历史上音乐的发展,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敬畏心。

    愿以后仍然可以保持一颗敬畏心,继续行走在音乐的道路。


20世纪40年代的代表人物

    一、马思聪

    小提琴家,作曲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

    2、代表作

  (1)小提琴曲《第一回旋曲》、《内蒙组曲》(其中耳熟能详的《思乡曲》为该组曲的第二首作品)等。是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第一批成功之作。

  (2)管弦乐组曲《欢喜组曲》《山林之歌》。《第二交响曲》《祖国大合唱》《春天大合唱》《民主大合唱》《工人组曲》《鸭绿江大合唱》等。

  (3)抗战歌曲、独唱曲《不是死、是永生》、歌曲集《雨后集》(郭沫若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郭沫若词)等。

    3、评价

    他是我国第一代小提琴家中最有突出成绩的演奏家和教育家。

    二、谭小麟

    作曲家,教育家,作曲理论家。师承黄自,曾任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作曲教授。

    2、代表作

  (1)室内乐作品

    《弦乐三重奏》,极具鲜明民族特色的《浪漫曲》,是我国近代室内重奏音乐创作努力摆脱欧洲传统风格的影响,开始走上一条艺术创新之路的标志。

  (2)声乐作品

    《正气歌》《别离》(郭沫若词),《春风春雨》。无伴奏女声三重唱《清平调》,无伴奏混声四部合唱《江夜》。

  (3)民族器乐曲

    《子夜吟》、《湖上春光》等。

    谭小麟还是兴德米特的弟子,传播了兴氏音乐理论。

    三、江文也

    作曲家,教育家。建国后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教授。音乐创作体裁主要以管弦乐、钢琴、声乐作品为主。风格上早期侧重于运用西方20世纪现代派手法。

    2、代表作品

  (1)管弦乐曲

    曾获得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艺术竞赛创作银奖的《台湾舞曲》,采用了十二音技术和巴托克等人的作曲技法,特别是吸收了德彪西的印象派表现手法,加以自由的创造处理,是一部曲调优美,意境深远而富于幻想的东方风格的交响诗。《北京点点》(又名《故都素描》),《孔庙大晟乐章》和交响诗《汩罗沉流》等。

  (2)钢琴曲

    《素描五首》《断章十六首》曾在1938年威尼斯第四届国际现代音乐节上获得作曲奖。《北京万华集》《三舞曲》《乡土节令诗十二首》《渔父舷歌》等。

  (3)声乐曲

    《台湾山地同胞歌》又名《生番之歌》,《凤阳花鼓》、根据现代诗人林庚的诗篇而创作的声乐套曲《林庚歌曲集》等。

    四、马可

    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任教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

    代表作有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小二黑结婚》《白毛女》(主要作曲者)等。

    音乐理论方面的著作有《冼星海传》《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等。

    马可对中国新歌剧的创造和发展、对戏曲音乐的研究和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安波

    中国现代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音乐学院的首任院长。

    2、代表作

    秧歌剧《兄妹开荒》,《人民一定能战胜》《三绣金匾》

    大型歌剧《草原烽火》

    大型话剧《春风吹到诺敏河》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专著《秦腔音乐》,论文《谈蒙古民歌》等40余篇。


    以上是今日全部讲述内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