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芊芊,自由撰稿人,大龄文艺女青年,时而毒舌时而鸡汤,热爱旅行、音乐、听故事,梦想浪迹天涯又恋家~
什么是味道?味道是什么?
古文道:“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五味调和最重要的一条便是要重视本味,突出主味,使每一种食材都保留自己独特完整的本身的味道。
而味道的另一层深意,在我看来,是情感透过食物,最纯粹原始的表达。那是对往昔记忆的一种追寻,追寻的是记忆里的情感。
现在的人们,吃吃喝喝买新衣,已经不必等到过年的时候实现了。而我记忆深处的年味,应该是家有老人,所呈现出的年俗、家庭氛围、饮食习惯的体现。
幼年时,不识字的我,总是念成黑多县(黟yi县),这个坐落于黄山边上的小城,是我爷爷出生、长大的地方,爷爷也正是从大山里走出来考上了大学,也和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
出生在城市里的我,没见过生猪,没见过宰鸡,没见过砍柴,没见过打井水,直到我十二岁那年的春节前夕,爸爸开车带着我和妹妹,一起回了老家,见到了这些我当年觉得神乎其神,特别新鲜的事物。
老家的那个村子,都是詹姓,在山谷之间,家家户户都盖着新房,传统的徽派建筑,白墙黑瓦。村里还有一条小溪流进流出,在小溪的附近,盖着猪圈,围着栅栏,养些家禽。
▲爷爷的老家,山清水秀
第一次见着生猪,异常兴奋,它那懒洋洋的模样,十分可爱。还有啄着米,悠哉悠哉的鸡。它们可都是除夕餐桌上的必备。
每逢快到小年,老家的叔婶们便留下品相最好的黑毛猪,爪子特别黑的土鸡,羽翼最丰满的鸭,备年货。
通常,黑毛猪的后腿,都是用来腌制火腿,五花肉部分用来制作咸肉、酱肉或者灌香肠,其余部分亲戚家分分,留着过年的时候炸肉圆,包饺子。
火腿,一定是肥硕相见的,外皮隐隐若现着黑毛,用爷爷的话说,生肉都充满香气,农村里的土味。冬笋搭配火腿炖上一锅汤,是我的最爱。
冬笋没有春笋鲜嫩,用来做汤最为合适,黑黢黢的外衣里,剥开层层深棕的竹衣,洁白光润泛着淡绿色的笋肉,看着着实新鲜。再切下一小块火腿,片成薄片,和竹笋一起炖煮,火腿兼肥带瘦,文火烙成,鲜嫩香美,不可言喻,只需好好品尝,全在口中。
▲2016年清明,家乡的笋
过年时,还有酱肉炒大蒜。在酱油里浸泡许久的五花肉,风干后再浸泡,再风干,几个来回,着色入味,搭配地里采摘的新鲜大蒜,绿油油的蒜清香,和酱肉的鲜美,也是老家过年餐桌的常见菜。
此外老豆腐蒸咸肉,蒸咸鸭,蒸香肠,都是不可言喻的美味,而我记忆中更为深刻的一道菜,也是爷爷的最爱,茶油炒木耳菜。
爷爷是茶叶系的教授,对于茶叶的痴迷和钻研直至他离开,都让我为之震撼。尤记得爷爷爱吃香肠肥肉,每次做饭时,把香肠和咸肉放在屉子上,待饭煮好,爷爷拿起泛黄的盛饭勺,剥开米的上层,盛上一大碗给我,我问爷爷,为什么要剥开,爷爷乐呵的表情,吧唧着嘴说,小傻瓜,油香都往下渗哦。
也正是爷爷爱吃肥肉,晚年的时候受高血压和心脏病困扰,于是茶油炒木耳菜便成为了他的调养,新鲜的木耳菜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茶油营养价值高但味道特殊,第一次陪爷爷吃,非常不习惯,爷爷笑着说,小傻瓜,吃不惯吧,这是茶树香哦。
如今,爷爷已经离开了四年多,我对于年味的记忆,伴随的更多的是老人的饮食习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别,平平淡淡,简简单单,饮食的味道,家人的味道,无论是记忆还是情感,都是年味,只有味道在记忆里永不变质。
愿新年里,大家都能平安喜乐,多陪陪家人,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