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渡》:拧巴的人,看看找什么样的对象。

终于追完了《无忧渡》。结局一言难尽,的确会有难过压抑的情绪。宣夜去守护无忧境,半夏留在人间,没有大团圆ending,总有些遗憾。

但人生有遗憾才是常态。

因为任嘉伦看的这部剧。但这部剧,比《流水迢迢》、《烈焰》的剧情好很多,故事情节丰富,人物丰满,主角配角都在线。特别是宋祖儿演的半夏,实在是惊喜,非常灵动,她跟宣夜之间的感情线内容不多,但可爱的、有趣的、赚人眼泪的、伤心欲绝的场面,都有。

1.安全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提出,他认为早期与抚养者之间的互动模式会影响到个体的情感关系模式。在依恋类型分类中,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和恐惧型。

安全型依恋人格的人通常对独处感到舒适,同时对社交也有自信。他们能够轻松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友谊和亲密关系,并为伴侣带来稳定的安全感。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通常对人际关系充满渴望,但因害怕被拒绝或羞辱而选择远离社交。他们常常认为自己不够好或不值得被关心。

《无忧渡》中的半夏,坚定、勇敢、不退缩、敢爱敢恨,一旦她认定的事就会勇往直前。这种人格的养成在于她父母从小给予的爱和支撑。她属于典型安全型人格。

久宣夜,因为捉妖师以及担着杀害家人的罪名,他对人总是小心翼翼,捉妖都是为了完成使命直奔目的。在于半夏的交往中,遇到半夏父亲的拒绝便对自己产生了否定,退缩了,到后来半夏的未婚夫来了他退得更远了,当宣夜知道自己是妖并会不小心伤害别人时,更是退到不能再退。应该可以归为回避型人格,就是拧巴的人。比如半夏对宣夜表白,希望能到他肯定明确的答复时,宣夜说“其实,我确实很喜欢你,但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许,是很久之前吧。我之所以没有给你回应,是因为我觉得我们之间不可能。” 

半夏与宣夜的人格互动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心灵地图。半夏那如大地般稳固的安全型人格与宣夜如雾霭般飘忽的回避型人格相遇时,产生的不是简单的性格互补,而是一场关于人类心灵如何自我修复的深刻辩证法。这部作品通过两个灵魂的相互映照,向我们展示了心理治愈并非单向的施与受,而是一种双向的自我重构过程。当半夏的安全感渗透进宣夜的防御壁垒时,两人都经历了人格解构与重建的微妙转变——这才是《无忧渡》在爱情叙事表层之下,关于人性救赎的真正寓言。

2.安全型人格的治愈力量

半夏的人格特质如同一座精心设计的心灵花园。她对情绪的自然接纳能力令人惊叹——无论是自己的恐惧还是宣夜的阴郁,她都能以惊人的情绪容纳力予以承接。当宣夜因过往创伤而突然疏离时,半夏不会陷入焦虑或愤怒,而是保持着一种情绪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不是冷漠的疏离,而是一种温暖的在场,正如她在剧中多次表现的那样:"我就在这里,我哪里也不去。"

这种安全基地功能正是安全型人格最珍贵的特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的个体能够同时保持自我与他人的心理边界,既不吞噬也不被吞噬。半夏在剧中多次展现出这种边界智慧——她给予宣夜空间却不放任其沉溺,提供支持却不越俎代庖。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半夏对宣夜回避行为的非评判性态度。回避型人格的疏离往往引发常人的挫败感,而半夏却能将其理解为一种自我保护的语言。这种理解不是出于理性的认知,而是源于她情感系统的本能运作——安全型人格的情感认知系统能够准确解码回避行为背后的恐惧而非拒绝。剧中那个雨夜场景极具象征意义:当宣夜再次退缩时,半夏只是静静撑伞站在不远处,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创造了一个心理安全区,最终促使宣夜主动缩短了两人间的物理与心理距离。

3.拧巴的人,找什么样的对象

《无忧渡》最精妙之处在于展现了人格影响的双向性。当半夏的安全感渗透进宣夜的心灵缝隙时,宣夜的某些特质也悄然改变了半夏的人格景观。这种相互渗透在剧中通过镜像场景得到表现:宣夜开始学习半夏的直接情感表达,而半夏则吸收了宣夜对情感深度的敏感度。这不是简单的特质互换,而是一种人格边界的有益渗透,如同两棵相邻树木的根系在地下悄然交织。

拧巴的人,思前想后,顾虑很多,所能想到的都是往后退。这样的人需要一个阳光开朗、坦白直率、勇敢善良的人来治愈。两个人相爱,是两个不完整的灵魂相互映照、共同成长。互相是一面镜多,看到对方的创伤,又给予包容和谅解,帮助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

就像灵魂摆渡人,真正的摆渡人同时也是被渡者,在帮助对方穿越心灵暗河时,两人都已悄然抵达了彼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