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
本书说的是辽国覆灭,北宋南迁,蒙古兴起,金国正大举南侵之时,金、宋、辽三国的有志儿女为天下百姓和武林败类及暴君朝廷对抗的故事。
故事初期以耿照为核心,引出真正主角蓬莱魔女,蓬莱魔女在收到笑傲乾坤华谷涵的表白信物之后,却又被武林中另一位奇男子武林天骄一套吹拉弹唱撩了一顿,芳心失措,摇摆不定,遂将三个主角都拉入了三角恋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正当此危急之时,拥有一颗主角之心的大反派公孙奇为大家提供了一致的斗争对象,于是三位主角在爱情与友情的陪伴下,携手打败了公孙奇、柳元甲等武林败类,然后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了一起,说起来连反派也是他们自己家的,可以算是一家人内斗的故事......
从未见过一本这样的小说,篇幅如此之长,等我看完让我概括,我居然觉得只有这么点内容。
杂谈:
其实这本书我当年也只看得一小部分残篇,有幸残篇中刚好写的是采石矶之战前后的故事,可以算作本书中比较精彩的部分。十几年后回头来看,方知这本书尚有一个更符合传统武侠小说气质的名字《挑灯看剑录》,想必也是为了对应书中辛弃疾而名。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可能因为受宋朝知名度仅次于苏轼的辛弃疾影响,书中人人都是满腹经纶,出口成诗,丝毫不受自己是强盗人设影响,毕竟就算混绿林的,也得当一个有文化的好汉。
梁羽生先生曾被公认为新派武侠的开山祖师,开始写小说的时间比金庸先生都要早,《狂侠·天骄·魔女》是梁羽生所有小说中篇幅最长的两部小说之一了,虽然故事脉络略显杂乱,但在早期的新派武侠中也有值得圈点之处,至少在书中已经突破了民族之限,行侠仗义不再局限于一国一地。
武:
梁羽生推崇的武侠是有武有侠,要以武力为手段推动侠义的发展。在本书中,武学虽已初显章法,到底不如金书那样各成体系。门派在本书中较为少见,最知名的就是丐帮和少林了,两派的绝学都有“金刚掌”这样的功夫,除却这两个门派之外,本书中的武学基本以三和逸人的金、宋、辽三系弟子为主线,再配以柳元宗、公孙隐等个人宗师的家传武学。
不过本书中对于武功套路的描写的确有所欠佳,如耿照、云紫烟等二流高手,出手便通常都是“玄鸟划沙”、“大漠孤烟”之类的招式;而高手之间比武,最喜欢点的便是“璇玑穴”,这倒让我想起了武侠电影中一言不合便要点的“膻中穴”;一使到鞭法,无论是北宫黝,还是上官宝珠,两个毫无相关的人士,大招居然都叫“八方风雨会中州”;每个人只要跟公孙奇斗个旗鼓相当之时,都会不禁想到:“我纵能胜他,过后也要大病一场”。
最搞笑的就是邪派奇功“天魔解体大法”了,按照梁先生的描述,这套武功应该是从西藏传过来的高端武学,但在本书中却好似只要是个反派都会,一言不合就咬一咬舌头,然后喷一口血,战斗力瞬间变强。这也可以强行理解为毕竟是一套保命绝学,大家都是刀口子上混的,每个人都暗中买了这个教程也无可厚非,但是每当有人用的时候,梁先生都要好整以暇地解释一番:原来这是邪派中......虽然有凑字数的嫌疑,但私自揣摩,可能是跟当时报纸连载形式有关。
侠:
本书中的侠更体现在民族大义上,宋朝的蓬莱魔女、华谷涵、武士敦,金国的武林天骄,辽国的耶律元宜、赫连清霞等人都下可铲除武林败类,除暴安良,上可以武犯禁,心系天下百姓。不过侠的高度和深度是够了,只是执行的时候不够彻底和公平。
”话犹未了,蓬莱魔女已是在刘滔的背心狠狠击了一掌,刘滔闷哼一声,晕了过去。蓬莱魔女笑道:“你放心,他死不了。我这一掌只是废掉他的武功。“
”蓬莱魔女叹口气道:“我真是惭愧,有这样的师兄。”
我们且看这两段,蓬莱魔女行侠仗义之时,对于其他为非作歹之人,下手绝不容情,该杀该废的没二话,但是和他爹两人多次有机会杀了公孙奇,哪怕不下杀手,废了武功也好,却都念着公孙隐的情分不忍下手。我觉得她要惭愧的并不是她有那么个师兄,而是因为她放虎归山之后公孙奇害死的那些人。
当年宋金刚等人随着华谷涵和东海龙攻入桑家堡,本可一举收拾了公孙奇,却被蓬莱魔女阻挠,蓬莱魔女后来却又邀请宋金刚等人助拳来再次攻打桑家堡,目标还是铲除公孙奇......
所以从侧面也突出了本书中的人物其实都是关系户,所有戏份较重之人都是有渊源的。
情:
本书关于情这一字的描写当真可算是错综复杂,父女重逢,姐弟再会这些亲情暂且不说,爱情从本书一开始便贯穿始终。相当一部分读者想必最开始都是对武林天骄有好感的,他一开始就勇敢而明确地表达了对蓬莱魔女的倾慕,而不像笑傲乾坤那样高冷地拿了女主的红豆差人一送便是一副你就是我的人了的不可一世。有一段时间我还一度对蓬莱魔女非常厌恶,觉得她是个绿茶,脚踏两只。
其实在封建时期,父母之命基本就注定了儿女未来的婚姻,所以华谷涵在得到柳元宗和公孙隐的许可之后以蓬莱魔女的未婚夫身份自居问题不大,但是蓬莱魔女在此情形下,仍和武林天骄有一段精神上的交往,也可算是对突破封建包办婚姻的一种尝试。不过不知作者出于何种想法,最终追求自由恋爱的都败给了父母之命,草草安排了武林天骄、珊瑚、桑青虹等人的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