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成苑公益讲堂:从“我喜欢的”开始

“我”的发展是青少年成长的起点! “我喜欢”是成长的动力 

我们的“我”,区别于单纯的自我,也区别于单纯的“独立和自由”。

在我们基因文化中,我的存在是为了修齐治平,是要主动去承担社会责任。这是中国精神中忧患意识的根源,也是中国贡献给人类的重要精神模式!

从今天对人的研究来看,这种模式会更好的彰显“人之所以为人”。“我喜欢”和“因为我喜欢而将心比心他人”是有区别的!   

6月10日上午,曲成苑私塾萧子善老师为家长们演绎了“兴趣”带给孩子学习的动力以及思考。

活动回顾

活动分两部分同时进行:

家长们在教室学习思维导图生命教育。孩子们则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手工或陶艺制作。

随小编一同去看看他们的课堂吧!

家长篇

子善老师首先给大家分享了一份看似寻常的初中生物笔记,笔记出自五年级学生孙杨涵,偶然机会由廖老师在教室外拾得。没想到她自学起了初中的内容,字迹清晰,条理分明。这看似不可思议,因为我们习惯了被安排,习惯了固有的模式,但对于自信而充满好奇的人来说却并不是什么难事。当我们内在强大起来,就更懂得如何面对外在的世界。

随后在“我喜欢的”的主题中大家学会了思维导图,从写下关键词句到绘制图像,再到分享交流,大家都是轻松愉悦的,因为一切围绕着“我喜欢的”展开。

好学的爸爸妈妈们除了自己学习外,更关心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从中受益,并向开新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其实父母的好学已在影响着孩子,父母受益时孩子也会被感染,当然进一步的实践也是有方法的,开新老师给大家分享了曲成苑同学的成长经历和他们的作品。

对于思维导图的其它应用,开新老师从多个层面讲述了自己的体会,这次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

孩子篇

先瞧瞧这群认真的制陶小艺术家们······

在吴老师和李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开始做自己的作品,小动物、杯子、瓶子、盘子······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

孩子们通过自己努力的双手,终于完成了陶艺作品,在将自己的作品统一放至老师规定的位置后,主动地清扫了自己面的杂物,并将工具清洗的干干净净,为孩子们这一好习惯点赞!

再看看我们的手工小达人在做些什么呢?

孩子们正在孟老师和张老师的带领下,用蜂蜡做可爱的毛毛虫······老师同时还普及了蜂蜡的形成和成分!

紧接着,学习如何用五彩毛线编织成各种花样!

在手工创作环节,不停的有小朋友着急着举手:“老师,帮帮我,我不会,我不会!”,老师都会手把手的教他们,甚至会做的孩子也当起了小老师。

爸爸妈妈们该下课了,孩子们也终于愉悦地完成了手工创作,当他们忍不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作品时,整个画面充满了温馨和欢乐!

充实的一上午活动接近尾声,六月的小雨也开始表现出自己的好心情,温暖的阳光洒进了曲成苑,伴随着雨后清新的花香,让时间定格在此刻,老师、家长及孩子们留下了一张难忘的合影。


活动结束了,在这样美丽清新的环境中,大家久久不愿离去,孩子们兴奋地和小伙伴打乒乓球,荡秋千、甚至草坪上打滚……而家长们则向老师更深一步了解曲成苑私塾的教育理念以及日常教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