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似乎天生数学能力就较弱,对这样的孩子,家庭教育中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比较恰当呢?
当孩子数学能力不足的时候,一是可以利用孩子原有的理解方式引导孩子;二是家长需要等待,等待孩子“开窍”,要更有耐心一些。
在学校,几乎每个班都会有很特殊的学生,他们玩的时候、做事情的时候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一遇到学习问题,他们就会与同学不同。他们分辨能力不足,像是很马虎,其实是对细微的特点或细小的变化观察不到。有的孩子总是表达得很简单,对复杂的表述他们似乎理解不了,需要重复听几遍才能明白。他们思维能力差,遇到逻辑关系就会混乱,数的概念难以学会。他们缺乏耐性,不能坚持,不会设法克服困难。
王晓春老师在《问题学生诊疗手册》里写道:“原发性偏科从幼儿园时期就可以看出来了。有的孩子学儿歌认字很容易,语言流畅,表达能力强,而识数和计算就很困难,怎么也记不住,‘掰不开镊子’,这种孩子恐怕长大就是一个学文科的材料,让他学好数学物理就难了。也有的小孩说话结结巴巴,儿歌背不下来,识字困难,怛是一到数数、做算术的时候,他就来情绪了,轻而易举就可以解决问题。这孩子长大多半是学理科的材料,让他当文学家,希望不大。
“这种偏科是天生的,与基因遗传有关。不信你去打听一下,就会有一位或几位家长告诉你:‘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这当然不能完全归结为遗传,因为父母的学习倾向和知识结构可能就偏向某个方面,对孩子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后天影响。
“我的经验,这种学生,要完全克服他的偏科现象是很困难的,要使他对从来就没有喜欢过的学科感兴趣,几乎是不可能的,那等于赶着鸭子上架,违背事物的本性,殊不明智。所以,对于原发性的偏科现象,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放弃‘人定胜天’的幻想,把自己的期望值调整到合适的地方,否则只会把孩子弄出心理疾病,甚至把教师家长都弄出心理疾病。”对智力结构造成的原发性偏科孩子,如果我们简单地说他们捣乱,或者他们很笨,会冤枉他们。家长遇到这样的孩子有没有办法呢?我们认为,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应该尽全力弥补损失,孩子可能不会在智力上变得很完美,但是至少不会糟糕下去。
很多孩子智力发展不平衡是暂时的,通过接受教育,很多人可以彻底改变,所以,家长要有信心,孩子才会进步得更快。
方法:对难以学会数槪念的孩子,重点梳理逻辑关系
6岁的孩子,学习数学的困难与抽象思维能力有很大关系。
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想“一个苹果”。你脑海里是什么?一个苹果是红色或者黄色,也许是被咬了一口的,也许苹果还挂在树枝上。
好,下一步大家和我一起想“1”。你脑海里是一个什么?谁能准确地描述“1”是个什么东西?大家一定有不同的答案,更多的人觉得很难形容“1”是什么一一这种“1”的感觉就是抽象的。当我们把这个概念教给一个6岁的孩子时,这些孩子中就有人就会觉得很难理解,他们缺乏这种抽象思维能力。而这种想象能力不足,就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
这时家长怎么办呢?你可以借助孩子的另一种能力——形象记忆能力,也就是“一个苹果”的想象能力。当孩子因为5+8等于什么不知道如何想象的时候,你可以先让数字形象化,对孩子说:“5个草莓加上8个草莓,一共有多少个草莓?”这样描述,孩子会容易理解。多让孩子把数学题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熟练之后,抽象的思维能力就会被孩子的大脑提炼出来,而这个提炼可能就在某一个瞬间,如灵光闪现,但这个瞬间是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
进入应用题学习阶段,可以让孩子把应用题的每一句话都画在纸上,变成一幅自己可以理解的图画,帮助孩子理解。另外,如果孩子记忆没有问题,可以背一些心算答案,帮助孩子解决做题慢的问题。有些孩子对两位数加减法需要转一个弯的时候,他的思考就出现问题了,如果他能记住一些常见题的答案,会让他的解题速度快一些。再加上形象思维的帮助,孩子会比现在有进步。
所以,当孩子数学能力不足的时候,一是可以利用孩子原有的理解方式引导孩子;二是家长需要等待,等待孩子“开窍”,要更有耐心一些。
注意事顶
•用形象的物体思维代替抽象思维,在数字比较小的时候很实用,数字大了,孩子运用起来就会比较难。建议家长早一点对孩子开始这样的想象训练,这样有助于孩子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一小部分孩子需要动手摆摆物品才能理解数的概念,所以,孩子想象不出来的时候,借助实物多训练也是提高认识的途径,是抽象思维能力不足但是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借助的好方法。一些孩子需要掰手指头计算数学题,可以让孩子掰,解决眼前完成作业的问题,要相信孩子不会永远这样。
•生活中提出逻辑关系的问题,对孩子也是一个锻炼。比如问问孩子:“一年有四季,每个人要穿不同的鞋子,妈妈一个人最少要准备多少双鞋子?”家长一定会问:“这与学习数学有关系吗?”有关系!有一份小学一年级的考卷中出了这样一道题:“3位老师带学生去动物园,男生有21名,女生有23名,一共要买多少张门票?”这道题绝大多数孩子没有拿到分数,因为他们计算时没有加上老师的人数。其实,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家长加以运用,孩子就会得到智力上的启发。
——选自《王晓春:学习方法难题的160个对策-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