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2019-57
鲍鹏山 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根据新教育研究院编写的《中国中小学教师基础阅读书目》中的“教师职业认同类”的推荐,我阅读了这本《孔子传》。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带着这些问题,我阅读了这本书。
作者鲍鹏山做过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主讲人,这本书应该是根据节目的讲稿修改而成的,因为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很明显是面向普罗大众的。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概括。鲍鹏山就按照这样的概括,以时间的顺序,把孔子的人生分成了六个阶段。
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三十岁之前,他一边做官,一边坚持学习,立志研究学问,追求真理。
三十而立:孔子三十岁至三十七岁,他创办私学、问学老子,出外有力,对国家政治有自己的看法。
四十不惑:孔子三十七岁到四十岁,他的思想在这个阶段日渐丰富成熟。
五十而知听命:孔子四十岁到五十五岁之间,他在鲁国从乡长做起,到小司空,最后做到大司寇,政绩斐然,后来受排挤,被迫出走,到了很多个国家。
六十而耳顺:五十五岁至六十八岁,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一个诸侯推广他的思想,实现他的理想,结果是失败而回。
七十从心所欲:孔子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以思想影响国家,继续发展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