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究竟需要多少技能才能活完这一生

每当看到朋友发长长的英文朋友圈,我便羞愧地想到我糟糕的英语,这是我一个没有掌握的技能。我们在生活中不停地追逐,不停地学习新的技能,那么,我们究竟需要多少技能才能活完这一生呢?当然,这里所说的“活完这一生”指的是活成了想要的人生,活出了自己的意义。所以,排除有些人会抬杠说,只要学会躺着,就能过完这一生。对此,我只能呵呵。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要开始学习,吃东西,走路,说话。再大点,去上学,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学习交朋友。后来,进入社会大学,要学会交际,学会察言观色……技能林林总总,但归纳起来,无非两个大方面,一个是思考,一个是行动。

思考是什么?思考就是思维在探索出路。笛卡尔一句话道出了思考的重要地位:我思故我在。把思考当做存在的前提条件。亚里士多德更是简单粗暴地说出了“人生的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一下子点出了人生价值这个字眼。由此,思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既然思考这个技能意义非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思考呢?如果把思考比作物理学的力,我们从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方面去拆分探讨,在深入了解思考机制的同时,我们便也明白了思考的方法。首先,大小是其中的先决条件。我们对思考对象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决定了我们是否能产生相关的思考及其维度,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完全不认识面对的东西,我们将脑袋空白,即便胡思乱想一番,最终结局也只能是“思考无果”。其次,思考之所以区别于幻想,是因为它的目的性,即方向。如果你的思维漫无目的地在迷宫里面胡冲乱闯,即使一开始意气风发,在经历无数次碰壁之后,也只会被消磨殆尽。最后重要的是,作用点。不难理解,一股力气如果作用在对象以外的东西上,该对象将岿然不动。又或者力气分散开来,东一榔头西一棒,每个东西都被捉弄得摇摇晃晃,但没有一个是往前滚动的。由此可知,思考要作用在关键点上,才能深刻认识本质,避免流于表面。

培根说过,思考是行动的种子。思考种子种下后,就要长出“行动”这棵苗。这棵苗长不成,再好的种子也没用。没有行动,再好的思考也只是一纸空文。正是应了陆放翁那两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拿学英语这件事来说,就算把单词逻辑、语法机制都理解得透透的,总避不过要天天朗读背诵,才能熟练掌握吧。有些人空怀壮志,脚下却踌躇难行,“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早在千百年前,庄子就告诉过人们这个道理了。

然而思考与行动这两个技能,并不能分而论之,亦没有绝对的孰先孰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巧妙地结合两者,才能产生良好的结果。另外,思而后行,行而成知,知亦促其思,循环反复。因此,思考与行动的关系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循环。

技能繁复杂乱,但终归越不出“思考”“行动”二者,只有将这两个技能融会贯通,才能深入了解事物本质,避免浮光掠影。我无法告诉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都只有自己去探讨,在不断的思考与行动中触摸到意义的痕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