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也,
佛曰:芸芸众生
蓝星之上,生死轮回;星之以外,渺如尘埃。
生之百年,五谷杂粮,谁人逃之老病死,
生命之进程,无论在何环节,何须疲与心,伤与肺。
遇之、安之,顺应生道,尽人事、安天命。——————生之道
命,如纸薄。生来无高低贵贱之分,分者世俗也。——————命之道
活、生命的意之体现
意即我之源
此源一分为二,分为先天之源、后天之源
先天之源是人之初,生来即带人之本能:求生、求知、愚昧、无知等生理和心理特征
除了生命的共有特征,还有基因相关遗传。此为先天之源
后天之源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
自此成了现在的你。
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是你,你知道你是你就不是你了———你的灵魂发展
命、意之载体
生、活的过程
过程是精彩的
有的人幸福,有的人不幸,
佛曰:波罗蜜多
大家常说的自渡,因为有执念,所以有痛苦。————心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困惑、纠结、、担心、恐惧,,,,,,,等等许多精神内耗,这是一个没有修行过的人的常态,
但是我发现有的人因为对社会,对众生认识的匮乏,长期焦虑、长期精神内耗,导致悲观、厌世,甚至生无可恋如同行尸走肉,只是活着而已,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活着目标。
一个人一个故事,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故事,有好有坏,或惊或喜。有的人顺风顺水,有的人像坐过山车。无比的精彩。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精彩各不相同,生者当敬爱珍惜生命,人生如何都不遗憾,听着像是鸡汤,其实只是境界问题,你可以追逐梦想,也可以追逐灵魂,或者是履行你觉得伟大的使命,为人类做贡献。但是不管如何,认真才是不辜负生命,结果没有关系,努力你老之不憾。————————————————————————人生如何都不遗憾
回归到治愈,当你感受到痛苦时,只不过结果不如你意罢了。出现了你无法接受的现实。那么这些都是你的七情六欲产生的。提升修为境界不是反人性,而是找寻一种你生活起来恰到好处的状态,舒适、自在。如果痛苦烦恼是你的常态,那么就是你心中的贪婪、恐惧或者是愚昧无知造成的。当然有的人社恐,内向、匮乏、无社交,一直生活在极小的圈子,所以这类人往往是抑郁症的主要群体。
人生的态度应该是先阅己,再悦己,最后越己
为什么是先阅己而不是先悦己呢?因为首先你得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短处,也就是优缺点,这个认识应该是客观的,是众生常态的。那些被所谓情商追捧、资本追捧、炒作的鸡汤理论或者评价是有毒的,这反而会害了你。白天你可以清高傲居,晚上应该独自哲思。许多人总喜欢用我觉得或者我认为,这本质上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你先前的理论体系是有误的话,那么你的觉得或者认为往往和实际是不一样的。所以认识自己许多时候是要拿来和众生比较的,可能比较这词用得不对,用比较显得有点俗气,准确来说应该是参照。,需要把自己和众生常态参照。正确且不在众生常态之中那是个性,那是优秀。错误不足且另类的那是不正常。这是一个很好修正三观的方法————————修正三观的办法
前面讲到为什么要先认识自己,因为如果不认识自己的话,可能因为你不知,对当下的很多匮乏,无意造成你身边的人伤害或者冒犯,你会认为是对方的问题,那如果是至亲,比如父母或者伴侣,那么对方就需要为你的不知或者伤害包容更多,或者承担更多。当然懂你了解你依然爱你的人倒没什么。要是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的其他人的话可能就会对你的情况有个对等的反应,这个反应会让你一样带来不悦的。——————————阅己
只有你认识自己,可以做好自己。不会因为自己的原因造成反噬(上述讲的别人的对等反应),那么缺点你哪怕不改,只要不会影响你,那就是你的小自在,怎么取悦自己,完全你说了算,怎么取悦自己大家都会,就不用我讲了。————————————悦己
如果你的生活已经小自在了,几乎没有什么烦恼痛苦了,那么恭喜你,做你当下即可,超不超越自己都不紧要的。如果没有那么就是需要了,越己无非就是让自己变得优秀,每一天都比过去的自己好,那么就回归到阅己,你知道了哪些是你的不足、缺点,那你就改正,这些改正虽然不容易,但是只要你的决心够是没有问题的。所有的改不好都是决心不够的原因。当然决心也是你的缺点的话,那么也是有很多辅助方法的,比如让人监督。具体的这里就不多讲了。——————————————————————————越己
先写到这吧,后续随缘更新
2024.7.16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