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川李枝子,是日本家喻户晓的童书作家,是一个妈妈,也曾是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深深了解儿童心理,她写的儿童文学作品,总是用有趣的故事教育小朋友懂得生活的各种道理。日本的作家写的书总让我感觉从行文上很难读,这本书不知道是作者还是译者的优秀,读起来非常的顺畅,就像在和作家对话一样。
作者从儿时起就热衷于读书,在成长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长大之后,她成为了一名保育员。在长达17年的保育工作中,她经常给孩子们朗读绘本。她坚信书籍能带给孩子们对人生的希望与自信。作者在书里对家长们表达如何给孩子们选绘本,对亲子阅读的方式给予建议,并传达了通过多年来的保育经验总结出的育儿理念。《当孩子遇见书》是1982年出版的随笔集,其中的育儿理念放到现下都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我在读的过程中多次反思,我怎么没有这样做,我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读过之后,我深深的觉得,这可能是一本教我们怎么和孩子,和书幸福相处的指南,非常值得一读。
孩子的世界
你了解的孩子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呢?童真,充满了爱,并渴望被爱。他们拼命努力地说,虽然笨拙,也在表达,同时拼命努力地听,渴望来自你的回应。
我们能给孩子什么呢?用他们觉得舒服的说话方式和他们对话,用他们感觉亲密的姿势和他们依偎,用他们感觉亲切的童言童语和他们交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话和他们沟通或是讲道理。
孩子能给我们什么呢?你以为你在给他们读绘本,带领他们进入这个新鲜的世界,其实,是他们给了大人们一次重新审视世界的机会。孩子们惊人的领悟力和独特的角度,更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所以,拥抱和感谢你的孩子们吧,是他们让大人们又一次有机会进入到孩子的世界。
当孩子遇见书
和大多数现在的家庭一样,作者的儿子从绘本启蒙,这让我想到了给查理·芒格有人生启示的也是一本小红鸡绘本。读书或者读绘本可以消除孩子一天的负能量,孩子会非常期待晚间和父母共读的这一会儿。什么是最安全的感觉?我的女儿常常喊,妈妈抱抱,即便已经长大,似乎这种形式变成了一种情感的确认。坐在我的膝盖上,仰着幸福的小脸,写满了爱和满足。作者也说到的膝盖上的幸福感,也是这样吧,把孩子放在膝盖上的建议,让伴读变成一种享受。
很多家长,包括我的困惑都是,一读书她就跑掉。怎样才能教出安心看绘本的孩子?作者给出了这样几条建议:
讲读者真心喜欢,孩子也会喜欢,想到我之前买了一套《包姆和凯罗的故事系列》,我超喜欢,每一页都是惊喜,讲的时候格外带劲,孩子也特别喜欢,这是我们唯一精读好几遍的一套书。
你的孩子有没有在你开始读几句时,就抢走书本翻页或者自己改编等等,那是因为孩子觉得绘本有趣,并不是讨厌。哪怕急于换一本,难道不正是因为这个孩子有满满的读书意愿吗?所以不要责怪和矫情,要“满足孩子”。
孩子找你读的时候,放下手机和手边的事情,给他读。他们期待的不是简单的读书,是期待对话,对孩子来说,能让人跟自己说话是格外开心的事。深读这一部分时,敲击心灵的内容更多,让同为母亲,却没有那么耐烦的我深刻的反思。
读书的快乐来自精神的自由,被强制或被人横加干涉都不会得到快乐。年幼的孩子也是因为想看绘本才看,想听大人念才让大人念。别怕她一开始不喜欢,那或许只是因为不熟悉。
绘本怎么用?在热衷于研究绘本的妈妈之中,据说有些人非常冷静将绘本认定为有益幼儿教育的东西,努力贯彻忍字诀——认为给孩子读绘本,必须一字一句正确地念,孩子不能吵闹或关注别的。其实随意一些比较好,妈妈们只要随着当下的心情,和孩子呼应,一起享受绘本就行了。亲子之间本身就有着爱与信任的羁绊,读的方式稍有奇怪也并不会造成什么教育上的恶果,跳着读都没关系。如果妈妈们在给孩子绘本时掺杂了过多的道德教育、人格教育,一心只期待绘本会带来什么效果,那么绘本本身的快乐与有趣就会变弱,说不定,在孩子心里什么都没留下。
绘本怎么选?第一,选出父母和孩子都喜欢的。不止是绘本,玩具、食物、电视节目,当孩子发现自己的喜好跟父亲或者母亲一致,就会感到高兴。这就像孩子在心情好的时候,总会四处看周围人的脸,如果大家和自己一样在笑的话,就会更加开心,笑容四溢。但不能盲目趋从,达成共识才可能把挑选良好事物的眼光以及良好的感觉直接传递给孩子。第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有趣的事就是能够理解的事,也就是选择他们能看明白的。孩子会因为绘本里的熟悉才会爱上绘本,然后不知不觉地,便养成了阅读绘本的习惯,这就是最普遍的与绘本结缘的形式。第三,选择有可读性的,拥有三册真正喜爱的绘本,远比拥有十册无聊的绘本更有满足感。第四,心灵相通的快乐。孩子对爱是很敏感的,被人爱,或者自己爱别人的时候,都会感受到无上的快乐。孩子很容易从父母的行为中读出敷衍,伴读的质量来自于你投入了多少爱进去。妈妈和孩子一起看绘本的时刻,是一起愉快地享受,并且通过绘本再度发现自己孩子的时刻,这也是非常宝贵的附加值。
绘本的意义何在?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不断用言语煽动就会强大起来,说到底,还是要靠孩子用自身的力量去踏实地锻炼,由此逐渐强大,孩子会从绘本中找到榜样以及力量的源泉。
家庭和爱
作者在叙述自己与绘本结缘的故事中提到,好习惯源自于父母。作者家里的特色是不能缺少书本,父亲的工资就用在买书上了,没有多余的钱让孩子体会资产带来的趣味,却让孩子们从阅读中获得了精神上的富足。为了陶冶情操,自然要读好的书,看好的画,听好的音乐。这便是幸福家庭的模样。
现在也是教育大爆炸的时代,大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所谓培养,热衷于各种培训和早教,作者说,其实能够最好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终究是孩子的爸爸和妈妈。父母喜欢音乐,孩子的乐感就会出众,在无可挑剔的美术氛围里长大的孩子便具备美的感觉。此外还有婴儿期就被放进父母的背包,跟随父亲爬山的孩子;在爱读书的父母的书堆里长大的孩子;母亲亲手做衣服和食物养大的孩子;看着忙碌而干活勤快的父母长大的孩子。不管哪个孩子,都会受到自己家庭独特的早期教育。在父母影响下产生的家庭教育成果,会在往后的人生中充分表现出来。
这是多么现代的理念,作者告诉家长们,可以不依赖他人,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和心去面对孩子。孩子幸福的源泉无非来自于父母,或是说来自于家庭。作者看过很多家庭,深切感受到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父亲和母亲。如果父母不和,孩子变会非常艰难。父母的不安、动摇、烦躁等,都会反弹给孩子。父母越是关系和睦、互相信赖,孩子越会感到满足。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的幸福、想把他培养成良好的人,那就要创造阳光、开心、温暖的家庭。家庭,才是幼儿教育根本中的根本。回望我们的现状,该是时候放下手机,拿起书本了,拿起孩子感兴趣的书本。
作者之前怀着自己的保育理论写了《不不园》,书、孩子、绘本这三件事对作者而言都是无法割舍的,最贴近自己的存在。书对我来说,是非常有魅力的,不必动身,即可进入千变万化的世界。绘本被称之为“读书的入口”,其实也包含着“人生入口”的意味。有孩子,才会有绘本。有了绘本,孩子就会开心,因为孩子会开心,所以才给他绘本。十六年间,循环往复。在我看来,作者一直通过绘本来疗愈自己。作者说,绘本的智慧,对我来说,是宝贵的精神安定剂。在这本书中,她以诚恳质朴的语言,分享了如何为孩子挑选绘本、给孩子讲绘本的亲子阅读经验,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喜爱绘本的小孩,成为深受孩子喜爱的作家的经历。
我是“孩子的书”的给予方,同时也是接受者。在家里,我是母亲,因此也应和孩子一起充分享受着书里的快乐。(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