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存在,似乎就是在寻求一份认可。没有自己对自己的认可,那就只能从外界获取,哪里都得不到认可,内心就会有种失落感。
曾几何时,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希望从外界获得肯定,发一个朋友圈都要不时的看上一看,谁点赞了,谁夸我了,谁在羡慕着我。最后还无聊的看看人数多不,是不是该点赞的都点上了呢。要么在群里发信息了,看看谁响应了,谁说什么了,没有人回应,或忽视发的内容时,就会有种失落感,特别是在我发之后的人得到响应时。
有时我在想,为什么我就这么渴望得到他人的回应呢,我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却期待别人给我一个认可,想来也挺可笑的,但当看到别人一味地寻求认可时,内心是很抗拒的,不想给予,似乎那是一种掠夺,一种侵犯。
我不断地寻找着原因,一切源于父母一代人的谦虚,他们不会夸奖儿女,骄兵必败似乎是他们的座右铭,孩子做的再好不会夸,在外人面前还要装低调,夸对方孩子,不惜降低自己孩子的优势。我就是这么长大的,印象中的一件事就是父母在和另一位大人说他家孩子真不错...我家的就不行...我当时在旁边站着,还很小,但却深深印在我的身体里。记得长大后和父母聊这个事情,问为什么要这么说,他们说知道我很优秀,很棒,但是在外人面前不能太张扬,要低调。这就是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我们拥有这份基因,没有办法。相信有很多人都有着相同的感受。中国人在表达上过于含蓄了。
现在还是时常会感到失落,因为一句话,一个朋友圈,甚至是一个没有回复的消息。我时常宽慰自己说,“做你认为对的事情,不管其他人的认可和想法,我就是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