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关注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崔永元先生的一篇反映目前中国教育体制的文章,第二件事是张衡和候风地动仪在七年级的历史教材中被删。它们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国内教学方法有待加强;第二、国内教学课本越发优秀。
我身为孩子的家长十分赞同。现在孩子三年级,辅导作文成了头等大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学校的课文就是最好的作文学习素材,只是如何让孩子领会就需要方法,而这些与刚才提及的事情何其相似。
今天就与大家分享我在研究小学课文所发现的几个写作方面的小技巧。因为孩子刚刚从看图说话过渡到正式写作,担心灌输的内容太多会吃不透,所以,我先针对作文的开头应该怎么写做了分析,毕竟开头位置是阅卷老师在阅读时极为重视的部分。
1
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谚语俗语
文章在开头学会使用这些语句,能够一下抓住读者的目光,吸引注意力,也能使文章的中心立刻凸显出来。
当这些例文放在眼前,是不是读过之后瞬间就有被“抓住”的感觉呢?这便是此种方式的好处:放大文章张力,突出全文重心。
如果我们把第一个例子中开头的诗句去掉,文章就变成了“从河西走廊到玉门关,数千里关山路,没有春风,没有绿色……”文章顿时就少掉了一种惊艳的味道,从语文课本直接跳到了地理课本。
2
利用修辞方法
小学中一共可以学到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分别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如果选取其中一种放在文章开头使用,会有一种美妙的中国文字之灵气,从而打开读者想要读下去的欲望。
以上是最为常见用在文章开头的两种修辞方法,使用这些方法可以让文章变得更加活泼、生动形象,让文字生出画面感。
在这儿在重点说一些常用的比喻词,诸如好像、似乎、犹如、仿佛等等,都可以灵活的运用到文章中去。第一可以让抽象事物具象化,第二也可以避免辞藻的重复使用而使文章丧失美感。例如:秋夜的天空犹如一片墨蓝色的海面,一颗颗璀璨的星星好像海面泛起的波光,而一轮弯月仿佛海上航行的渔舟。
至于拟人的运用最主要的就是把呆板的事物变活,因此,在生活中,孩子们看到星星,可以说成“眨着眼的星星”;听到蛙鸣,可以说成“唱着恋歌的青蛙”;尝到新奇的味道,可以说成“味蕾在跳舞”;嗅到清新的气息,可以说成“灵魂在日光浴”。
3
描写环境、烘托气氛
这种开头方法适用写一些并不常见的环境,或者想要特别表现的事物,诸如雪夜中的脚印、夏日中的雷雨、深秋的晨雾等等。
这种写作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烘托出整体的气氛,让读者情不自禁的被代入其中,也为后面文章内容的展开做好铺垫。不过要点在于要么描写不平常的事物,要么抓住平常事物的不平常之处。
譬如:“早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这句话就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而如果换成“冬天的早晨,上学的路上堆满了积雪”意味完全不同,读者会根据“雪”联想到“冰”,从而想到“滑”,接着就会期待文章之后的情节,让读者有了代入感。
4
运用倒叙、设置疑问
倒叙是小学阶段就会学习到的一种写作方法,它主要是先把事件的结局放到开头,让文章生出悬念,从而使读者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
从举例中可以看出倒叙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一个事物引发一个行为,从而让阅读者好奇。例子就是作者看到了梅花想到了命运坎坷的祖父,从而让读者产生好奇“祖父为什么会这样”的疑问。
小学课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课文,譬如三年级的《惊弓之鸟》,从“不用箭就射下一只鸟”引发了读者对缘由的好奇;六年级的《灯光》,从“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陷入回忆”引起读者对回忆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最常写的就是记叙文,所以,如果是游记,就可以直接在文章开头抒发心情,譬如:夜晚,我坐在书桌前,看着手中拿着的这只憨态可掬的泥人,又想起了昨日那场意义非凡的春游……
而要是叙述事情的文章,就像学烧菜,开头可以这样写:我看着手背上的一个大水泡,回忆起白天的成就,顿时就觉得不疼了……
学习使用这个方法,重点要记住从一个事物去展开会更加容易上手,就像之前例子中的梅花、灯光、泥人、水泡。
5
在研究这些技巧的时候,我也与其他家长讨论过,出现了两种论调,一种就是技巧写作,还有一种就是立意写作。我认为这都是好的方法,就像金庸武侠中的华山派,分为气宗和剑宗。
所谓剑宗可以看做技巧派,正如文章刚刚提到这些写作方法,灵活运用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
而气宗可以看成写作立意,在写作之前为文章定下一个中心思想,之后的写作全部为设定好的中心思想服务。
就拿刚才春游的例子,其中提到“意义”二字,那么在写作之前就应确定“意义到底是什么”。譬如文章是要突出“克服困难”,那么,所有的文字、情节就需要围绕遇到困难、克服困难去描述,这样一篇拥有内涵的文章就诞生了。
通过学习技巧可以培养写作信心,这是基础。挖掘事件更深层次的思想可以获得高分,这是上层建筑。所以,想要孩子在未来的大语文时代不呆若木鸡,赶快学会运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