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年汉学家为桥,让文明之花遍绽世界

近日,国家主席复信青年汉学家,勉励他们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这封回信不仅是对青年汉学家群体的殷切期许,更点明了文明交流互鉴在当下世界的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浪潮与文明多样共生的时代背景下,青年汉学家正以语言为舟、文化为桨,搭建起中外沟通的坚实桥梁,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注入青春力量。

从深耕典籍破译甲骨文密码,到用短视频解读中国传统节日;从在海外课堂讲授《论语》智慧,到将中国脱贫故事改编成当地语言剧本 —— 青年汉学家们的实践,让中国文化不再是书本里的抽象符号,而是可感、可触、可亲的生活体验。他们既懂中国的历史脉络与当代发展,又熟悉驻在国的文化语境与受众需求,能精准找到中外文明的 “共鸣点”:在讲解 “和而不同” 时,他们会联系不同国家的包容传统;在介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时,他们会结合全球生态治理的共同议题。这种 “接地气” 的传播,打破了文化隔阂,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文明的交流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的对话。青年汉学家在传递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将海外的多元文化带回中国,为我们打开了观察世界的新窗口。他们带回的不仅是异域的文学艺术、民俗风情,更有不同文明对共同挑战的思考与探索,这些都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也让中外文明在碰撞中迸发新的火花。

当下,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明交流互鉴是应对分歧、促进和平的重要途径。每一位青年汉学家都是文明对话的 “微光”,无数微光汇聚,便能照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行之路。期待更多青年投身文明交流事业,以热爱为基、以专业为翼,让中外文明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发展,共同书写人类文明更加美好的明天。(坎市镇 阙衍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