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晚抵达巴黎,寄宿春哥宿舍。
毛毛细雨拂面,不用打伞,反而惬意非常,仿佛巴黎就该是湿漉漉的雨天。记得从小到大在很多带图片的本子上,非主流图片中很多阴雨天的巴黎,撑伞,街道,铁塔。
必须感慨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去年也大概是这个时间,我去西安,也是春哥接我,而现在我俩都在国外游学,我来巴黎,还是要她相助。
春哥宿舍不在市区,僻静偏远。
第一天,只闻其声。超喜欢听法语,撒娇,可爱。
第二天 卢浮宫
刚刚进入卢浮宫外面的广场,看到那个初有争议的看起来像是塑料的金字塔,在四周很有历史感的土黄色城墙里,就连我一个外来人也觉得很突兀,无怪乎巴黎人花了时间才接受。
蒙娜丽莎与拥挤人群之间隔着玻璃和护栏,几乎所有人都在举着手机拍照,然后看手机里的图,我突然觉得很可笑,默默把手机放包里,从左到右挤着看了一遍180度的蒙娜丽莎。名作过于泛滥,各种广告和商业利用,反而显得浮夸,变得俗气,贬抑了作品本身的价值。静静地看这幅美女图,从当代人审美来看,会觉得说太胖了,但是她眼神里的沉静满足,嘴角的优雅微笑,让人不由自主把嘴角弯成相似弧度。突然更加确定美并不是锥子脸等固定程式,美,在于神态,气质和内在的底蕴。
胜利女神像使得人们的视线集中于3/4,她的右侧比较简洁。跳上跳下,看介绍,讨论,找角度。
一幅幅壁画,而我如同盲人,一筹莫展,不知其价值。仿佛一桌子美味佳肴摆在面前,却只能看看,无处下手。
我和春哥着重欣赏和讨论了两幅画:
还有一副拿破仑加冕图。
我们分析了人物和背后的故事,历史。
卢浮宫太大,这样一幅幅看下去不知得看多久。“盛宴”虽美味,然而一下子吃不完,就连色香也感受不真切。
因为对埃及很有兴趣,下午想着重看埃及馆,没想到迷路了,在伊朗馆里面转来转去,没想到伊朗有这么丰富的艺术啊。最后终于看到了埃及馆,却只剩一个小时时间。
匆匆扫了一下木乃伊、石棺等等。只算是到此一游。某一天一定要去埃及玩啊。晚上看了电影《卢浮魅影》,正好是讲述卢浮宫里面木乃伊的故事。看着白天走过的场景在电影里面出现,不再觉得电影里面的故事遥远不可及。同时也涨了知识。
在卢浮宫对面的 公园,水里有一层硬币,应该是许愿池。有个老头好有意思,用绳子和铁皮(吸铁石?)捞硬币。
还有吹泡泡的老头。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走在塞纳河畔,看远处摩天轮和埃菲尔铁塔。
虽然走了一天路,但是暖黄的路灯和窄窄的小巷,心情不由自主雀跃起来。一对情侣在亲吻,仿佛走在电影画面里。
在街头尝到了正宗的Crepe,做起来很简单,回去试试哈哈。买了法棍,一截露出购物纸袋。一个女士抱着黄色的牛皮纸袋,硬邦邦的长棍面包露出来,她左顾右盼看四周车流,匆匆走过巴黎街头。嗯,这是我想象的图景。
蒙蒙细雨还在下,觉得很满足,C'est la Paris!
这是我想象的巴黎。有它坚守的历史,有它的繁华,有它的宁静,有它的独特,有它的多元,在这里各处都看得到黑种人和黄种人,中国人更是随处可见。
当然,要看好包,已经听过看过好几例偷包事件。还有,物价高昂,对于我,依然习惯看见欧元乘以八,面对六十块钱一碗清汤面(是我们找到的最便宜的午饭)必须得咬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