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还是在手机上蹦出一条新闻,一个学龄儿童因为长期玩手机,竟然造成了视网膜脱落。。新闻上还附了照片,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反正这种视觉上的刺激很振憾的,现在脑海里还有小朋友血红的眼睛,让人久久不能忘记。
这个新闻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身边的手机上。试想每天自己早晨睁开眼睛,第一个欲念是什么,除了憋尿的情况下。我自己是想打开手机屏,看一下。看什么?不知道,相信很多人也有同感,至少我观察身边人都这样。
起床之后,洗漱完毕,又会乖乖回到手机屏前操作一番,除了赶时间或一些必须完成的事情,一有空闲就会打开手机看一眼。如果蹦出来什么提示,或者朋友圈里有什么回复和动态,立马点进去查看。
大多数时间,只要有空,我们会看一眼手机,然后吸引进去。但每个人自己的理智早告诫自己,手机看的有点多了,所以点开看一眼有重要信息没有,看完就关掉。
然后,不知不觉被一些繁乱的信息吸引,占据自己的整个空闲时间。
因为,不管是淘宝京东,微信,抖音,它们天然的目的就是吸引你的注意力,而且在它们背后是一整个团队。每天早上公司晨会就是讨论算计你仅有的那点注意力!心理学,统计学,营销商业全都用上,试问,你只要看屏,,咱的那点儿意志力胜算能有几个百分点?!
一个现实是,观察到很多人沉迷于抖音、快手,我自己从来没有下载过,但我知道它没有通讯的基本属性,打发时间消耗精力是基本功能,很多人对着抖音刷一个小时以上。
世界上没有不好的事物,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人手中,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刀可以切菜,也可以杀人,看你怎么利用了。区别是科技越来越强大,社会越来越丰富多彩,诱惑越来越不易被识别,个人对自己的管控越来越需要强大的内心力量。
加拿大大麻都合法化了,文明社会发展的轨迹肯定会越来越多的将自由交付于公民。就像中国唐宋开放宵禁夜市打开国门一样。
如果自己对所有事物不加以控制,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了。
很多人喜欢看网络小说,并且这个行业发展的相当火爆,连小说的写作主题都分为了很多的流派,有不同的受众读者挑选适合自己口味的题材“追剧”(通常这类小说都很长,有的一个小说写过几千万字)。这种小说的核心竞争力是会给阅读者制造一种“爽感”,现实中很难达成的,在虚拟的故事情节中,被作者把控好的故事节奏,有序的展现给读者。
注意,故事情节不是根据剧本或者逻辑,或是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或情感。而是根据读者对题材剧情演变的需求而写,读者的情感需求是什么,作者就写什么,要啥来啥,当然能制造爽感,读者也爱看。
本质上来讲,这些小说纯属娱乐,就像好莱坞视觉特效大片永远无法入选奥斯卡一样,看完之后情感得到渲泻也挺好,但是沉迷其中可就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了。
不加以控制,会让我们陷入无止尽的注意力消耗,无论是抖音,网络小说,还是各种app消息。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古人说一心不能二用,现代心理学也证明了同样的道理。手机内容吸引的多一些,你对现实的注意力就少一些,问题是大部分人没有注意到手机正在馋食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和注意力。
手机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大频率,正让人们越来越懒于查证信息的正确性。毕竟思考和查阅资料很麻烦,我们大多数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对信息又缺乏专业性,又有专家跳出来为信息作分析。我们还会去验证它的可信度吗?何况这是一个巨量信息的时代,谁都没那时间。
长此以往造成的后果,肯定是缺乏独立思考习惯,再后来就是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了。毕竟人是趋于舒适和惰性的。
当有一天,自己的大脑钝化到只能接收信息,不想提出质疑,也提不出质疑,注意力被各种app吸引(未来被更具诱惑力的类似于手机app的东西吸引)。
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我们有什么长期目标,我们有怎样的计划,我们的时间安排是什么样的。
在那时候,我们像不像一只在实验室里被电流刺激控制着的青蛙,区别在于我们“看上去”是自由的。
社会阶层的分化会不会像《未来简史》内的观点,人类分为两个阶层,一类是拒绝接受控制,不断用科技改良进化自己成为“神人”,控制着历史的走向,别一类人享受被控制的“舒适”,沦为“数据”提供者,根本上来说,大脑已被奴役。
如果app的控制人为了在残酷的竞争中提高自身效率和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把软件的控制权交给大数据和新一代开发的人工智能,是不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会被人工智能这样就接管了,或者说控制了,只不过不是像《黑客帝国》电影里设想的那样极端而已。
当然了,前面两种设想也仅仅只是设想。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绝不会简单的按照线性发展路径演化,也不会轻易的被一种东西控制,黑天鹅事件会在不经意间发生,改变历史走向。
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当下已知环境中,尽力避开前行路中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