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木子
01
2019即将远行,这一去,就永不再有。
此刻,我才惊觉,这一年的时光,就这样从我张得太宽的指缝中溜走。
闭上眼,一年的片段在脑海中上演。
满怀着创作的热情入驻简书,以为只要多写出文字,就会成为作家。
于是,日更,便成了我每日必做的事情,哪怕忙得焦头烂额,哪怕困得睁不开眼,也要坚持把当天的日更完成。
不知从哪天起,我突然惊醒,写了这么多文字,如果拿去投稿的话,好像没有一篇是拿得出手的,除了家长里短,就是满腹牢骚,这样的东西,谁想看,一点价值都没有。
如此闭门造车,再写十年也得不到改变,于是,我就萌生了参加写作培训班,快速提升自己的想法。
经过一番观察,我加入了一个办得热火朝天,而且还有发稿平台的写作班,想着能够学习和发稿齐头并进,稿费肯定收不完。
可事实是,上百人的学习班,一个助教老师带好几十个学生,竖起耳朵听完课后,认认真真提交作业,千盼万盼老师的点评。
老师给出的点评是作业不符合要求,便小心翼翼地问老师,问题点在哪里,该如何改进,老师一句话,好好去理解课程。
这话好像也没毛病,可问题是,我能够琢磨得出来,就不需要来学习了。
不管了,厚着脸皮再问一遍,千等待万等待,一切犹如石沉大海,心想着老师可能在忙,还没时间看信息,可分明看到老师在群里热情洋溢地说东说西,这颗玻璃心啊,就这么轻易地摔得支离破碎。
群里面有那么几个同学,不知道是真的天赋极高,还是跟老师是亲戚,每天都在夸老师是多么的尽职尽责,使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
这样的话,老师当然爱听,也一个劲地猛夸这些学生是多么优秀。
好吧,我就默默地在旁边看戏,只是心疼自己的学费。
这样的结果,让我很沮丧,算了吧,看来写作无望了,干脆放弃吧。
02
我停下了手中的笔,在简书游荡。
无意中,看到一遍文章我是如何创作精品《遥远的苹果》的(写作干货顿开茅塞)之三。
文中讲的是《遥远的苹果》被选入高考题,搬上银幕,值得一看作者创作的心路历程,灵感来源,怎样塑造人物等。
看到这里,使我为之一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如此清晰明了地剖析自己的创作过程。
有一句话,使我深深触动:如果要写歌颂及弘扬的情感文,千万不能直接体现在题目上的“喊口号”,要从侧面来反映,这样会让人有种原来如此之感;写内容也不可罗列一堆事例,而是要专注在一点上,以生动形象的细节致胜。
这是我以前都不曾想到过的,让我觉得很新奇,便迫不及待地去读作者其它的作品。
这篇已被选入高考题的文章遥远的苹果,其创作谈就有四篇,详细讲解了从创作到发稿以及引起社会反响的种种记录,让我也跟着作者从头到尾过了把瘾。
再看其它的文章,
每篇都是感人至深,触动人心,还附有文章背后的创作谈,这是我最喜欢读的部分,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有着作者的心路历程,这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的。
我被作者的文笔和真诚深深地感动了。
03
如果能得到这样的老师指导我,那该是多么荣幸的事情。
可我清楚,这样有名气的老师,肯定是不会教我这没水平的学生。
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自己的求学心情,便大着胆子问作者,能否向老师学习,没想到老师很快就回复过来,说可以。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同时也庆幸自己能够勇敢跨出这一步。
于是,我赶紧把自己认为是写得非常成功的一篇文章发给老师看,请老师帮忙指点。
没多久,老师给我回复了,“看了你的文章,还不错,情感真挚饱满。”
看到这里,我兴奋得心都要跳出来了。
接下来老师说道,“文章写得不错,语句也很好,可整篇文章,都是不相关的情节,跳跃性太大,就像是满地的珍珠,缺了那根串起来的线。”
看到这里,我有点不服气,觉得老师是故意在挑我的毛病,好显示出他的能耐。
接着,老师一一点出了每个问题点,还提出了情节在推进时,一定要衔接起来,不能刚才还在东家喝酒,马上就变成在西家打牌,应该要跟读者交代一下,为什么要去,或是怎么去的,这样才有逻辑性。
听到这些,我出了一身冷汗,写了这么多的字,我从来都没有想到过这些,总是东一榔头西一锤,怎么高兴怎么来,偷工减料一大堆。
此时我才明白,对待作品是要认真的。
老师说,“我们写东西,要么是好看,要么是有用,要么是能给人启迪,要么是能带给人快乐,要求精,而不是求多。”
老师首先教我构思,构思是写出好作品的第一步。
于是,我沉下心来,开始尝试着先构思,再下笔,写文章应该要有主题,写它是想要表达什么,自己心里要有一杆秤。
主题明确了,在写文时,所有的情节都要围绕主题来进行展开,这样,才不会让文章显得太散。
文章写好后,我再发给老师看,老师会针对我文中的问题点,一一指出来,并举例子,打比方,让我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师用这种针对性的分析和讲解方式,使我很快就能明白自己的问题出在哪,只有不断地发现问题,才能得到改进。
老师对文字的认真态度,使我深深折服:文章的题材是否正确,情节是否完善,段落有无分明,标题要贴切,标点符号的运用,字体的大小等等,每一处都细致入微地审阅,并给出修正意见。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等女儿的灯光这篇文章,获得了好几家编辑的认可,报刊和微刊都将刊发。
这对名家和写作大师们来说,是不值一提,可对于我这个写作小白来说,却是多么重要,也让自己有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虽然老师只指导了我几篇文章,我却明显感觉自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摸索了一年,还不如老师的几次指点有收获。
我庆幸自己,在2019年的尾巴上,能够遇到老师,才使得这一年有了意义。
写作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地方,但是,我已不再迷茫。
因为,在我继续航行的写作路上,有一盏明灯,高挂在前方,时时刻刻在为我指引方向。
感谢您,我的师父--草根作家王智君
2019我们相遇,2020我们继续!
让我们每个写作者,向着心中的梦想,勇敢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