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有点惭愧, 从来就不是一个长情的人, 也少有坚持和热爱。 世人常说的三分钟热度,到我这里,估计就一分半。
甚至是看起来最有诱惑力的手机和娱乐,也会在指尖划动无数次后觉得厌倦。无聊时总不自主点开,划拉几下又瞬间觉得索然无味,咔哒锁屏丢到身后,生出对自己深深的厌恶感-自己对生活失去了掌控,竟然就如此困在一个小小手机里。这种对小小屏幕的无力掌控感,叠加在外部世界呼啸而过的变化之上,让人加倍惶恐。
世界真的是瞬息万变啊,你如何去应对这世界变化之快!层出不穷的技术,眼花缭乱的新媒体,昨日QQ到微博,而今AI已经横行宇宙。
赶得上变化吗? 能看清变化吗! 甚至你已经处于变化之中了,自己跟上脚步了么还是被抛弃在历史的洪流中?
逃不掉吧,或多或少,被社会对的某一方面抛弃了。再不然,扪心自问是不是被自己抛弃了?
这种被抛弃感,最终指向的是那个渐行渐远的自己。年初的计划呢,年少时的梦想呢,那个曾经立誓将要有一番大作为的少年呢? 何处可循?
是否在认清自己认清现实后陷入深深的迷茫和困顿? 是否身陷茫茫大雾额头全然不知前进的方向在哪里?
直到遇见简书, 看到了日更计划,这个简单却需要日复一日践行的承诺,像一根看不见的牵引线,又似迷雾中前方远处亮起的微光,不特别明亮,但引导我向前走,足够。
更新时间不算长,篇幅也不多,每次都是寥寥数行字,不成文,算不上体系,但不管如何,成了心灵一个慰藉的出口,终于,那颗浮躁而不安的心有了一个锚点。
每当思绪跳动时,每当灵光乍现, 一盏孤灯的晃动,一个站台的寂寞,一朵小花的绽放,一滴雨滴的闪动,都是我灰暗脑海里升起的璀璨,一点点将我的灰暗涂改成彩色,将一片荒芜之地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即便无法成就一片灿烂的花海或广袤的草原,至少从此刻起不再贫瘠。
记得那个一万小时定律, 由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理论,指出要在任何领域达到世界级大师水平,需经历至少1万小时的刻意练习。该定律强调持续努力而非天赋的重要性,但实际所需时间因个体差异和领域不同而存在浮动。
我知道,‘一万小时定律’意味着漫长的旅程。但此刻,我愿意将这漫长时间的第一个刻度,献给简书,作为我主动接受打磨的誓言。 在简书的每一次日更,都是向那个‘世界级’的自己——或者更重要的,向那个不荒芜的自己——迈出的、微小却坚定的一步。
潦草的文字,或许无法成就我儿时的梦,至少,能让我一步步接近当年想成为的自己。
曾听说一句话: 人,要像铁一样被砂轮反复打磨,100次。
不,我说,不够,至少101次。
简书的日更,就是我主动选择的打磨方式——每一次敲击屏幕的文字,都是砂纸与灵魂的摩擦,磨掉荒芜,长出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