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教育是每个国家都头疼的事情,美国的《等待超人》是一部好电影,讲的是与教育有关的事情。值得一看。
电影就像是一部访问式纪录片。访问了孩子,听孩子讲述对课程的看法,对学校生活的看法。访问了孩子的家人,询问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对孩子学习前景的看法。这里有美国各个时期对教育投资的增长,有学生分数的变化,有各个时期总统或权威人士对教育的支持和举动。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那些孩子即使还小,但通过阅读,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成长目标,想成为兽医的有她充足的理由。但影片中通过调查的数据,对孩子对数学和阅读的兴趣调查数据似乎不太乐观,最高的只有40%,看起来不高,其实很不错了。劳教所里住着一些没有目标的年轻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负担。
很多有责任心和有能力的人想改变很多不好的教育现状,可改革并非易事。国家按时拨款,可问题似乎出在学校的管理上,这一点,世界都一样。而很多家长认为,好学校是因为有好老师,他们似乎不太关心学校的管理,实际上,也确实是,他们想关心也插不上话。有些人士认为,公立学校的教师终身制,导致老师的惰性丛生,不利于教育的长久发展。美国是个契约国家,一旦签约,只能按合同办,因此合同上的条款很重要。怎么解决好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特别是终身职位的教师,如今还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有些地方的教育生态确实不好评说,那些老师甚至重复我很小的时候老师说的话“不管你学不学,我的工资照拿不误”,可想而知,老师平时是怎么对待工作的。好的公立学校很少,差的占了五分之一,大多数在中等和差之间。这样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不得不拼命工作。美国的上层和有远见的教育工作者,因为美国近年来在发达国家中的教育竞争力下降至低谷感到深深不安,他们正在努力寻找改革方法,改变现状,但过程是艰辛的,打破传统的阻力是难以想象的,任何地区都一样。但我很反感的是,影片在宏观叙述学生的毕业去向的时候,基本上是把他们看成是流水线上的物体,而此时是没有自主性的,相当于机器。
因为欠费,孩子被学校通知,不让参加毕业典礼;差班的学生,特别是成绩中游的孩子,过了一段时间,会越来越差……这些情况会出现在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真让人不可思议,如果不看这部影片,你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知道这些事。知道了之后就会更使你知道,教育是很难很难得问题,全球都正在受着困扰,哪怕是美国。曾经的教育模式有过辉煌,但它不适应形式的发展,必须改革。“不让一个学生落下”是巨大美国的承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誓言。当你看着孩子们说“我要上大学”,“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周围的环境比我的好”时,你就感到了一种责任,一种通过你的教育让他们有更多选择的使命感。
没有好的老师就没有好的学校;没有老师,什么都不会改变……这些普遍认同的看法,在众多家长林立的为孩子入学的抽签仪式上,抽到的孩子可以上心仪的学校,没抽到的难掩失望,这些紧张的激动的失望的神情,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教育公平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谁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呢?明知落选,依然要寻找出路。不仅要对孩子们说“不要放弃”,也要自己不放弃,这样才有希望。
看完电影,我感到,也许我们的很多东西都跑偏了,因为人类对自身的困惑和对外部世界的好奇让人感到了一种恐惧,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教育身上,希望教育能给找到出路,也许这条路本身就是一个错误。我们为什么不慢下脚步,让灵魂跟上我们跑得太快的身体,或者向来路回望,或静思,强大我们自身的内心,不要苦苦在外部追寻,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终究是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