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先去的Esplanade,但必须先写这家,因为它带给我的简直可以说是震撼。
我们比约好的早到了半小时,馆员还没来,我就开始读架了,这是我去图书馆的习惯:看看他们的图书是怎么排架的。
当然疑问是很多的。比如小说类全部用作者码做索书号,其他类型又用杜威十进分类法。有趣的是索书号下面居然还有很多图案,一看就知道代表图书内容的类型。还根据语种分为红色、黑色等。这和我行走过的其他图书馆不太一样。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耐心等待馆员到来,顺便休息一下。
馆员来了,带我们从门口走进来。
门口是reserved书箱,没拍,所以这里暂时用JRL的代替。馆员说这是读者取预约书的地方。我问foreign individual如果想借书是否需要付费。她说要的,需要付办卡费、手续费和借书费。借书的费用不贵,大概6新币/(月),一次可以借8本。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PR)虽然不必付借书费和注册费,也是需要付办卡的费用。(新加坡人的英语讲的贼快,声音又超温(xiao)柔(sheng),如果有漏掉的内容欢迎更正和补充!)
而在这样的预约取书箱取书,是需要付钱的,一个箱子放一本书,每次取书需要付一点几的新币。读者在网上预约图书后,他们就把书放到这个箱子里。上面的箱子放小书,下面的大箱子放大书。
在NLB共26个分馆和一个总馆中,只有Sembawang、JRL、Pasir Ris和Orchard有这种预约取书箱。碰巧这四个图书馆我都去过,所以我以为所有图书馆都有这种预约取书箱呢。读者在网上预约图书时,可以选择在哪里取书。
当时凑巧有读者刚从旁边的Kiosk付完钱,来到这个取书箱取书。她刷卡后,柜子开了,取出书然后关门。馆员说,我们很幸运。哈,是的。
我当时还和她argue说,你们又没有柜台,读者只有用这种方式拿到图书,不应该收他们的钱。不过后来看到他们的自助借还系统有多么先进时,我就只有惊叹的份了。看来collect reserve需要人工,收费也不为过。
门外的橱窗里还展着一些画,这是一位作者出书时的手稿,描述自己长大的过程中,爸妈是怎么吓唬自己的。进了图书馆右手边,有三个屏幕也展示着这些图片。算是一种阅读推广吧。那本图书的标题就叫《Nightmares are made of this》。
根据这一主题,在大厅后半部分,图书馆还邀请读者在小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噩梦有哪些。有人写:我最大的噩梦就是我的女朋友。还有人写:不要往床下看。我对Heng说,别看了,省得晚上有想法。
门口很宽敞,馆员说,为了节省空间,他们把电子阅报区往墙上做。大概有六七台电脑嵌在墙壁里面。选择报纸、页面、放大、缩小都很自如,好用。
再往里走的左手边是一大片报刊墙。我本以为这里也像其他公共馆那样给个二维码,读者扫码后找到馆藏地。结果没想到,这么精美的期刊墙,每一个格子打开就可以看到期刊了。他们为了节约空间,同样把期刊架做到了墙里面。
大型期刊墙的对面就是用玻璃门隔成的三个空间,分别叫make,imagine和share。这座图书馆一共两层楼,二年前才建好。馆员说,他们为此做了大量的调查,了解读者想要的是什么。有些读者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设计的场所,有些读者希望能有很多书,有些读者希望能有安静的读书空间。根据这样的调查结果,设计出了八个模块,也就是八个不同功用的场所。
一楼是互动区,读者可以1、Make,动手做;2、Imagine,想象,3、Share,分享。这个区域允许有些声音。二楼是安静的阅读区域,馆员带我们上二楼时就提醒我们说话小声。
目前没有特别的活动,所以所有的玻璃门都折叠起来,空出一大块地方供读者读书。一旦有活动,就可以把某一片区用玻璃门区隔出来,单独举办活动或展览。新加坡寸土寸金,在空间利用上做足了心思,显得特别有创意。
而一些小型的活动不需要特别独立的空间,就会在这三个片区对面摆一些可以活动的小墙面,放个桌子,邀请读者参与互动。比如今天的主题就是邀请读者画绘本。你可以画任何你想画的主题。步骤很简单:1、选择墙面上的一个小本子;2、画出一个故事;3、注意语言哦,有小朋友会看。有些读者画得很好看。
再往前走就是书架了。馆员很好地解答了我的疑问。一楼是小说类,都用作者码做索书号。中文书用四个字母,为作者姓名的首字母。当然,如果作者姓名是两个字或三个字,他们也有规则填成四个字母。比如作者叫“天下归元”,索书号就是TXGY。作者叫澹台镜,则索书号为TTJG,补一个G字母。
索书号下面有很多不同的图形,馆员说一共有八类图形,手枪代表枪战、心代表罗曼蒂克、巫师代表诡异、城堡代表奇幻等。上图索书号均为黑色,表示中文书。图形按语种分为四种颜色:英文红色、中文黑色、马来文绿色、泰米尔语(印度语系)蓝色。
英文小说用作者姓名的前三个字母表示。姓名叫Katherine SOH的图书,索书号就是SOH。图书下面有狮头,应该写的是跟新加坡有关的小说。红色代表英文书。
下面分别是马来文和印度文图书,所以狮头为绿色和蓝色。
馆员问说:中国不是按作者码吗?其实据我所知,新加坡大学馆多用LCC,公共馆用DDC,只有这家图书馆用DDC和作者码。我说,我们一般使用中图分类法,作者码只可能是索书号的一部分。比如实在有图书的分类号长一样,j才将作者码放在后面以示区别。(这是我的印象啦,可能不准确)
大家看到以上索书号都是用白色纸打印的。以前不是这样,是彩色纸。这部分内容留到谈Esplanade的时候再细说。公共图书馆的索书号真是有趣,看似随意和无序,其实处处独具匠心。不同大类的图书用长型铁板隔开,既方便查找,又可以根据需求灵活挪动。
一楼小说类的书架非常高,需要用到梯子。黑色的梯子很小巧、美观。
沿墙面都有横杆,白色大梯子下面有滑轮,可以根据读者需要左右移动,非常方便。
这面AV架特别有设计感,读者可以取出来在中间的电脑上试读,如果没有损坏就可以借走。
浏览过的图书和AV都不鼓励读者自己归架,很容易把顺序弄乱。在AV架拐角有个小窗格,可以把浏览过又不借阅的材料投进去。这个小格子好看,与架子浑然一体呢!
好多内容,先写一楼,休息一下再写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