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板凳座谈会”为镜  让八项规定落地生根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在黎平县肇兴侗寨与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召开“板凳座谈会”,共话乡村振兴。这一场景温馨且意义深远,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对基层群众的关怀,也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提供了生动示范。

    “板凳座谈会”体现的是深入基层、亲近群众的作风。在基层工作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就要学习这种作风,真正做到深入群众。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而要多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百姓家中。通过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困难,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比如,在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只有深入了解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以及群众的种植养殖意愿,才能引进合适的产业项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改进调查研究是八项规定的重要内容,“板凳座谈会”就是一次高质量的调研。基层开展调研时,要避免走过场、形式主义。不能只是简单地看看资料、听听汇报,而要像总书记一样,与群众围坐在一起,坦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调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时,不仅要看村庄的表面整洁,更要深入了解群众对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从群众那里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提供依据。

    “板凳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氛围。在基层工作中,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要发扬这种民主作风。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参与到基层事务的管理中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听取群众的想法,让项目建设更符合群众需求,也能提高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八项规定还强调厉行勤俭节约。基层财政资金有限,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在办公过程中,要杜绝铺张浪费,节约办公用品、水电等资源。在举办各类活动时,也要坚持简约务实的原则,避免搞豪华排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改善民生、推动乡镇发展的关键领域。

      基层干部要以“板凳座谈会”为镜,时刻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思自己的工作作风和行为。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优良的作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让八项规定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和基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