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石曾经和朋友聊天,无意中聊到孩子,朋友说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树石大惊失色,居然有这样观念的成人存在。坚决反驳: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力远远超过很多麻木的成年人。
树石曾经做过一次接近十个小时的越洋飞机,漫漫旅途,无聊寂寞。偏过头,发现隔着一个走廊,坐着一个眼睛大大亮亮的小朋友,金发,雪白嫩嫩的肌肤,中西混血,还不会说话。他的母亲还带着一个婴儿,无暇顾及他,边上的保姆也疲惫的直打瞌睡。树石就和这个可爱的小朋友开始了眼神、表情、动作的交流,你来我往,很快就混熟了。后来又拉着他的衣服在飞机走廊里来回奔跑(走路还不太稳,怕他跌倒),每次碰到前面有障碍物,我就拉拉他的衣服,他回过头来一笑,扭身又往相反的方向跑去。树石至今还记得这个小朋友大大的眼睛,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什么都明白,尽管有时他们不会用言语来表达。
在很多成年人的世界里,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要由大人来决定孩子应该学习什么,应该做什么,哪些行为应该受到惩罚等等。这样就限制了孩子成长的空间,也难以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方向,甚至导致孩子和大人的对立。卢梭在《忏悔录》里提到童年时的一则往事,因为一把断了的梳子,卢梭和他的表兄遭到大人的斥责和惩罚,可是这边梳子并不是卢梭他们弄断的。
卢梭写道:一个儿童在平常生活里,性情腼腆温顺,但在激情奋发的时候却是那样激烈、高傲而不可驯服。他一向听从理智的支配,日常所受到的都是温柔、公正、亲切的待遇,在他心里连不公正这个观念都没有,可是现在恰恰受到了他所最爱和最尊敬的人们方面的第一次不公正的磨难。当时,他的思想该是多么混乱!他的感情该是多么复杂!在他的心里,在他的脑海中,在他那个整个小小生灵的精神和理智里,又该是多么天翻地覆的变化。
傲慢自大的成年人,虽然你的体力、语言能力、知识远远超过孩子,但是,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力,对周围环境、情绪变化的敏锐触觉,我们的孩子天生俱足、完备。成年人经历了一次次的不公正,并且无法摆脱对名利的追逐,这个感知力反而是变得驽钝了。所以,陈丹青才说:孩子都是我们的老师,孩子本身就是灵性。
这个基本观念的形成对成年人十分重要,特别是对初为父母的年轻夫妇。这个观念决定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方向:为什么要提倡引导式的,而不是灌输式的?因为孩子与生俱来的感知力是学习能力的源泉,需要不断的培养和发掘,而不是不断的打断和否定。